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电视情景喜剧的审美价值与大众文化特征解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9页
一、 通俗与娱乐:情景喜剧发生的文化背景第9-14页
    (一) 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简史第9-11页
        1 电视情景喜剧的产生第9页
        2 电视情景喜剧在中国的发展第9-11页
    (二) 平民化与通俗性:情景喜剧的文化土壤第11-12页
        1 情景剧题材贴近大众第11页
        2 情景剧作品故事情节独立成集,内容衔接不拘一格第11-12页
    (三) 娱乐化与谐趣性:情景喜剧的美学特征第12-13页
        1 情景喜剧的娱乐化因素第12-13页
        2 谐趣美:电视情景喜剧的美学价值第13页
    (四) 生活化、室内化和系列化:情景喜剧的媒介传播特点第13-14页
二、 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代表作研究第14-19页
    (一) 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经典开篇:《我爱我家》第14-16页
        1 中国式幽默语言第14-15页
        2 小品式情节结构第15-16页
    (二) 《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爱情公寓》、《武林外传》:众美纷呈,争奇斗艳第16-19页
        1 亲情、友情、爱情的多元体现第17页
        2 都市世俗生活的多样刻画第17-18页
        3 不同幽默风格的大胆尝试第18-19页
三、 中国情景剧的创作实例研究第19-31页
    (一) 《红男绿女》的故事策划第19-22页
        1 《红男绿女》做我要看的情景喜剧第19-20页
        2 《红男绿女》情景类型模式第20-21页
        3 《红男绿女》的人物塑造第21-22页
    (二) 《红男绿女》效果浅析第22-26页
        1 《红男绿女》喜剧意识与喜剧效果的实现第22-24页
        2 《红男绿女》温馨平和的基调把握第24-25页
        3 《红男绿女》有限场景的无线折射第25-26页
    (三) 《红男绿女》的表演魅力第26-28页
        1 《红男绿女》东北方言的广泛使用第26-27页
        2 《红男绿女》本土演员的本色出演第27页
        3 《红男绿女》情感定式的多向突破第27-28页
    (四) 《红男绿女》的效果呈现第28-29页
        1 制作播出的同步第28页
        2 紧跟社会热点与时尚第28页
        3 片头片尾与花絮的价值第28-29页
        4 收视与市场的掌握调整第29页
    (五) 《红男绿女》的休闲文化—一个文化视角第29-31页
四、 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审美价值第31-37页
    (一) 审美场域:社会语境下的情景喜剧第31-32页
    (二) 审美标准: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情景喜剧第32-34页
        1 电视情景喜剧逐步迈上电视产业化进程第32-33页
        2 情景喜剧的生产模式增加了收视率第33页
        3 在“浅阅读”时代,情景喜剧深受欢迎第33页
        4 情景喜剧在社会消费语境下成了“符号消费”的载体第33-34页
        5 情景喜剧植根于大众文化、传承的也是大众文化第34页
    (三) 审美经验:娱乐的盛筵第34-37页
        1 电视情景喜剧加速了大众娱乐化进程第34-35页
        2 电视作为主导媒介,推动了娱乐化的发展第35-36页
        3 情景喜剧已经成为最能体现电视娱乐功能的节目第36-37页
结束语第37-3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剧与其中国山寨版电视剧比较研究
下一篇:皮克斯动画艺术特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