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以山西省乡宁县两所中学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一、初中生法律意识的相关理论 | 第16-22页 |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和结构 | 第16-20页 |
1.法律意识的内涵 | 第16页 |
2.法律意识的结构 | 第16-20页 |
(二)培养初中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 第20-22页 |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 | 第20页 |
2.践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 第20-21页 |
3.适应初中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 第21-22页 |
二、初中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 第22-35页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2-25页 |
1.问卷设计 | 第22页 |
2.被调查群体特征分析 | 第22-23页 |
3.样本总体情况 | 第23页 |
4.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 第23-25页 |
(二)初中生法律意识表现的积极方面 | 第25-26页 |
1.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 | 第25页 |
2.初步认识到法律的权威 | 第25-26页 |
3.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 | 第26页 |
(三)初中生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1.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多 | 第26-27页 |
2.法律情感比较淡薄 | 第27-28页 |
3.维权能力有待提升 | 第28页 |
4.存在“知行不统一”的问题 | 第28-29页 |
(四)初中生法律意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1.学生自身原因 | 第29-30页 |
2.学校在法治教育方面存在问题 | 第30-32页 |
3.家庭法治教育的缺失 | 第32-33页 |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 第33页 |
5.法治教育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 第33-35页 |
三、培养初中生法律意识的路径和措施 | 第35-46页 |
(一)整合法治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 第35-44页 |
1.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 | 第35-41页 |
2.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 | 第41-42页 |
3.发挥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 | 第42-43页 |
4.重视社会力量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43-44页 |
(二)完善法治教育保障体系 | 第44-46页 |
1.建立法治教育评价体系 | 第44页 |
2.加强学生维权保障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件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