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9页 |
1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5页 |
1.1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9-11页 |
1.1.1 国际背景 | 第9-10页 |
1.1.2 国内背景 | 第10-11页 |
1.2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意义 | 第11-15页 |
1.2.1 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 | 第11-12页 |
1.2.2 有利于削减标签效应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和教育改造的功能 | 第13-15页 |
2 国外相关制度考察 | 第15-20页 |
2.1 美国的规定 | 第15-16页 |
2.2 德国的规定 | 第16-17页 |
2.3 俄罗斯的规定 | 第17-18页 |
2.4 法国的规定 | 第18页 |
2.5 英国的规定 | 第18-19页 |
2.6 对国外前科消灭制度的评价 | 第19-20页 |
3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0-27页 |
3.1 与相关制度存在不协调之处 | 第20-23页 |
3.2 启动方式单一化 | 第23-24页 |
3.3 查询相关内容法律规定缺失 | 第24-26页 |
3.4 监督机制片面化 | 第26-27页 |
4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 第27-34页 |
4.1 协调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 第27-29页 |
4.2 增加依申请的启动方式 | 第29-30页 |
4.3 明确规定查询相关内容 | 第30-31页 |
4.4 实现监督主体多元化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