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1.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 第10页 |
2.学科交叉法 | 第10页 |
3.比较分析法 | 第10页 |
4.系统分析法 | 第10-11页 |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1页 |
(五)内容框架 | 第11-12页 |
一、国家利益的内涵与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 | 第12-15页 |
(一)国家与国家利益 | 第12-13页 |
1.国家的概念及其本质 | 第12页 |
2.国家利益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 | 第13-15页 |
1.毛泽东的国家政治利益观 | 第13-14页 |
2.毛泽东的国家经济利益观 | 第14页 |
3.毛泽东的国家文化利益观 | 第14-15页 |
二、影响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因素 | 第15-20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15-16页 |
1.国际环境 | 第15-16页 |
2.国内形势 | 第16页 |
(二)个人因素 | 第16-20页 |
1.对“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的判断 | 第16-17页 |
2.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国家利益价值取向 | 第17-19页 |
3.阶级斗争思维在外交领域的延续 | 第19页 |
4.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与心理 | 第19-20页 |
三、国家利益视野下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的主要内容 | 第20-24页 |
(一)“一边倒” | 第20-21页 |
(二)“两个拳头打人” | 第21-22页 |
(三)“一条线” | 第22-24页 |
四、国家利益视野下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特点 | 第24-27页 |
(一)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 第24-25页 |
(二)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 | 第25-26页 |
(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协调一致 | 第26-27页 |
五、国家利益视野下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的评价 | 第27-33页 |
(一)评价原则 | 第27-29页 |
1.以不能假设为基本思维依据 | 第27-28页 |
2.以实事求是为根本态度准则 | 第28页 |
3.以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为主要目的 | 第28-29页 |
(二)历史地位 | 第29-31页 |
1.维护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自主和尊严 | 第29页 |
2.初步赢得了大国地位 | 第29页 |
3.在第三世界赢得了巨大声望 | 第29-30页 |
4.确立了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扩大了外交影响 | 第30页 |
5.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 第30-31页 |
(三)历史局限 | 第31-33页 |
1.过分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其晚年的判断出现偏差 | 第31-32页 |
2.国家安全利益与经济发展利益脱节 | 第32页 |
3.寄希望于“世界革命运动”解决复杂的外交问题 | 第32-33页 |
六、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实践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启示 | 第33-36页 |
(一)认清时代本质,顺应世界潮流 | 第34页 |
(二)准确评估中国世界地位,正确运用国际影响力 | 第34-35页 |
(三)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最高原则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