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外电子发票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外档案领域元数据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电子发票元数据管理概述与理论依据 | 第20-25页 |
2.1 电子发票元数据管理概述 | 第20-23页 |
2.1.1 电子发票内涵及特点 | 第20-21页 |
2.1.2 电子发票长期保存 | 第21-22页 |
2.1.3 电子发票元数据管理 | 第22-23页 |
2.2 电子发票元数据管理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2.2.1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页 |
2.2.2 全程管理原则 | 第23-24页 |
2.2.3 前端控制原则 | 第24-25页 |
3 电子发票元数据集归纳与演绎 | 第25-36页 |
3.1 传统会计档案著录项目分析 | 第25-27页 |
3.1.1 档案著录项目与元数据异同比较 | 第25-26页 |
3.1.2 会计档案著录项目 | 第26-27页 |
3.2 档案行业现行元数据标准分析 | 第27-31页 |
3.2.1 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分析 | 第27-28页 |
3.2.2 照片类和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分析 | 第28-29页 |
3.2.3 三部元数据方案异同比较 | 第29-30页 |
3.2.4 小结 | 第30-31页 |
3.3 电子发票数据规范分析 | 第31-32页 |
3.3.1 电子发票数据构成分析 | 第31-32页 |
3.3.2 电子发票数据要素分析 | 第32页 |
3.4 电子发票元数据集 | 第32-36页 |
3.4.1 电子发票元数据分类分析 | 第32-33页 |
3.4.2 电子发票元数据演绎分析 | 第33-36页 |
4 电子发票核心元数据集构建 | 第36-48页 |
4.1 电子发票核心元数据 | 第36-37页 |
4.1.1 电子发票归档要求与管理环境 | 第36-37页 |
4.1.2 电子发票核心元数据提出 | 第37页 |
4.2 电子发票核心元数据选择与分析 | 第37-41页 |
4.2.1 电子发票真实保障性核心元数据 | 第37-39页 |
4.2.2 电子发票完整保障性核心元数据 | 第39-40页 |
4.2.3 电子发票长期可读性保障核心元数据 | 第40-41页 |
4.3 电子发票核心元数据集 | 第41-48页 |
4.3.1 电子发票真实保障性核心元数据描述 | 第42-44页 |
4.3.2 电子发票完整保障性核心元数据描述 | 第44-47页 |
4.3.3 电子发票长期可读性保障核心元数据描述 | 第47-48页 |
5 电子发票核心元数据管理策略 | 第48-55页 |
5.1 实时管理各阶段元数据 | 第48-50页 |
5.1.1 电子发票全生命周期核心元数据分析 | 第48页 |
5.1.2 电子发票生成阶段核心元数据 | 第48-49页 |
5.1.3 电子发票管理阶段核心元数据 | 第49-50页 |
5.1.4 电子发票归档阶段核心元数据 | 第50页 |
5.2 系统改造与核心元数据嵌入 | 第50-52页 |
5.2.1 系统改造 | 第50-51页 |
5.2.2 嵌入 | 第51-52页 |
5.3 电子发票与核心元数据封装归档 | 第52-55页 |
5.3.1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分析 | 第52-53页 |
5.3.2 封装方式选择 | 第53-55页 |
6 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发票元数据分析 | 第55-59页 |
6.1 PDF文件格式元数据 | 第55页 |
6.2 PDF文件格式元数据与核心元数据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6.3 改进策略 | 第56-59页 |
7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A | 第63-65页 |
附录B | 第65-67页 |
附录C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