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信号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基础 | 第20-36页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概况 | 第20-23页 |
·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历史地段的概念 | 第23-24页 |
·历史街区的概念 | 第24页 |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及核定 | 第24页 |
·保护建筑的概念 | 第24页 |
·历史建筑的概念 | 第24-25页 |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保存 | 第25页 |
·历史街区的物质要素 | 第25-26页 |
·尺度 | 第25页 |
·边界 | 第25页 |
·特征与个性 | 第25-26页 |
·功能与经济方面的联系 | 第26页 |
·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 | 第26-27页 |
·记录性 | 第26页 |
·不可复制性 | 第26页 |
·完整性 | 第26页 |
·继承性 | 第26-27页 |
·多元性 | 第27页 |
·历史街区保护的价值 | 第27-29页 |
·美学价值 | 第27页 |
·建筑多样性价值 | 第27页 |
·环境多样性价值 | 第27-28页 |
·功能多样性价值 | 第28页 |
·资源的价值 | 第28页 |
·文化记忆/遗产连续性的价值 | 第28页 |
·经济与商业价值 | 第28-29页 |
·历史街区更新的相关内容 | 第29-33页 |
·历史街区结构形态 | 第29-30页 |
·历史街区的老化衰退 | 第30页 |
·历史街区更新的类型 | 第30-31页 |
·历史街区复兴的关键——功能置换 | 第31-33页 |
·历史街区更新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3-34页 |
·黑川纪章的新陈代谢与共生思想 | 第34页 |
·吴良镛的有机更新思想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信号山历史街区基础调研 | 第36-74页 |
·信号山历史街区概述 | 第36-38页 |
·信号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 | 第36-37页 |
·信号山历史街区的研究范围 | 第37-38页 |
·街区历史沿革 | 第38-47页 |
·青岛城市历史沿革 | 第38-42页 |
·信号山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分析 | 第42-47页 |
·街区建筑调研 | 第47-59页 |
·建筑年代调查 | 第47-48页 |
·建筑结构材料调查 | 第48-53页 |
·建筑层数调查 | 第53-54页 |
·建筑的历史人文特色 | 第54-57页 |
·建筑使用情况调查 | 第57-59页 |
·街区及周边总体环境分析 | 第59-73页 |
·历史街区交通状况调研 | 第59-62页 |
·历史街区绿化状况调研 | 第62页 |
·历史街区卫生状况调研 | 第62-64页 |
·历史街区年龄构成调查 | 第64-65页 |
·历史街区职业构成调查 | 第65-67页 |
·历史街区及周边用地分析 | 第67-69页 |
·历史街区及周边商业业态 | 第69-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信号山历史街区建筑评价 | 第74-85页 |
·历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 第74-79页 |
·历史建筑评价要素的确立 | 第74-76页 |
·历史建筑评价方法的确立 | 第76-77页 |
·评价表格的制定 | 第77-79页 |
·信号山历史街区历史建筑评价 | 第79-80页 |
·信号山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 | 第80-84页 |
·建筑等级分类 | 第80-81页 |
·一类保护建筑 | 第81-82页 |
·二类保护建筑 | 第82页 |
·三类建筑 | 第82-83页 |
·四类建筑 | 第83页 |
·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原则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 第85-103页 |
·保留居住性质 | 第85-91页 |
·意大利博洛尼亚旧城中心区更新 | 第85-86页 |
·马赖的保护与振兴 | 第86-87页 |
·纽约苏荷区 | 第87-88页 |
·伦敦沙德·泰晤士街区 | 第88-89页 |
·南池子改造项目 | 第89-90页 |
·日本历史性建筑再利用 | 第90-91页 |
·改造为商业型 | 第91-97页 |
·上海“新天地”项目 | 第91-94页 |
·上海外滩金融街 | 第94-96页 |
·大连风情街 | 第96-97页 |
·青岛凯悦国际青年旅馆 | 第97页 |
·旅游型产业 | 第97-100页 |
·罗威尔的振兴 | 第97-98页 |
·坦普尔街区 | 第98-100页 |
·针对信号山历史街区不同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100-102页 |
·创意产业模式 | 第100页 |
·商业化模式 | 第100-101页 |
·旅游产业模式 | 第101页 |
·居住模式 | 第101-102页 |
·混合开发模式 | 第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信号山历史街区规划意向 | 第103-115页 |
·信号山历史街区的发展潜力分析 | 第103-107页 |
·区位优势 | 第103页 |
·景观优势 | 第103-105页 |
·市场发展需求优势 | 第105页 |
·历史建筑优势 | 第105页 |
·文化特色优势 | 第105-106页 |
·优良的配套设施 | 第106-107页 |
·区域内及周边绿化状况良好 | 第107页 |
·信号山历史街区发展的限制因素 | 第107-108页 |
·街区内部道路尺度相对较小 | 第107页 |
·历史建筑排列不规整 | 第107页 |
·历史街区院落的高差现象 | 第107-108页 |
·信号山历史街区的问题分析 | 第108-109页 |
·经济问题 | 第108页 |
·社会问题 | 第108页 |
·环境问题 | 第108-109页 |
·信号山历史街区的更新导则 | 第109-111页 |
·功能整合与提升 | 第109页 |
·正确利用区位 | 第109-110页 |
·恢复原生形象 | 第110页 |
·政策与资本介入 | 第110-111页 |
·空间结构规划 | 第111-114页 |
·一个空间主轴 | 第111-112页 |
·两个产业历史街区 | 第112-113页 |
·“六个景观节点” | 第113-114页 |
·“十二个人文价值节点” | 第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结语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图书著作 | 第116-117页 |
期刊学术论文 | 第117页 |
学位论文 | 第117页 |
传媒与网络资源 | 第117-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附录一 青岛建筑样式沿革表 | 第121-123页 |
附录二 信号山历史街区内人文价值建筑列表 | 第123-125页 |
附录三 信号山周边代表性公共建筑总表 | 第125-127页 |
附录四 道路断面示意图 | 第127-128页 |
附录五 信号山历史街区交通流量表 | 第128-132页 |
附录六 信号山历史街区建筑代码示意 | 第132-133页 |
附录七 信号山历史街区建筑结构形式统计表 | 第133-140页 |
附录八 信号山历史街区建筑质量评价表 | 第140-144页 |
附录九 信号山历史街区用地分布示意图 | 第144-146页 |
附录十 信号山历史街区及周边业态分类示意图 | 第146-147页 |
附录十一 信号山历史街区及周边商业建筑类型示意图 | 第147-148页 |
附录十二 信号山历史街区及周边商业建筑类型示意图 | 第148-149页 |
附录十三 信号山历史商圈示意图 | 第149-150页 |
附录十四 信号山历史街区内绿化情况示意图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