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当代中国农民应有权利的缺失与回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问题的缘由第9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3 述评第13-14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4页
    1.5 研究方法和特色第14-15页
        1.5.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2 研究特色第15页
    1.6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农民权利理论相关问题概述第16-27页
    2.1 农民第16-18页
        2.1.1 农民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2 当代中国农民的特征第17-18页
    2.2 农民权利第18-20页
        2.2.1 农民权利与公民权利第18-19页
        2.2.2 农民权利的分类第19-20页
    2.3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权利的论述第20-27页
        2.3.1 马克思和恩格斯农民权利观第20-21页
        2.3.2 列宁农民权利观第21-22页
        2.3.3 毛泽东农民权利观第22-23页
        2.3.4 邓小平农民权利观第23-24页
        2.3.5 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农民权利观第24-27页
第3章 当代中国农民应有权利缺失的现状分析第27-39页
    3.1 农民应有经济权利的缺失第27-31页
        3.1.1 农民应有土地权的缺失第27-29页
        3.1.2 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不合理第29-30页
        3.1.3 农民劳动权利的缺失第30-31页
    3.2 农民应有政治权利的缺失第31-34页
        3.2.1 农民身份平等权的缺失第31-32页
        3.2.2 农民选举权被选举权实质的不平等第32-33页
        3.2.3 农民信访权利以及知情权的缺失第33页
        3.2.4 农民结社自由权的缺失第33-34页
        3.2.5 农民迁徙自由权的缺失第34页
    3.3 农民应有文化权利的缺失第34-36页
        3.3.1 农民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第35-36页
        3.3.2 农民享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匮乏第36页
    3.4 农民应有社会权利的缺失第36-39页
        3.4.1 农民社会保障权的缺失第36-37页
        3.4.2 农民环境权的缺失第37-39页
第4章 当代中国农民应有权利缺失的原因探析第39-46页
    4.1 农民权利缺失的历史因素第39-40页
        4.1.1 封建社会的小农思想第39页
        4.1.2 传统的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政策的限制第39-40页
    4.2 农民权利缺失的主体因素第40页
    4.3 农民权利缺失的制度因素第40-41页
        4.3.1 农民权利的制度缺乏第41页
        4.3.2 有关农民权利制度和政策与法律相冲突第41页
        4.3.3 农民权利的制度性歧视第41页
    4.4 农民权利缺失的法律因素第41-43页
        4.4.1 宪法维护农民权利的功能缺失第42页
        4.4.2 诉讼的程序繁杂和渠道不畅第42页
        4.4.3 不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弱化农民的司法救济第42-43页
    4.5 公共权力的侵害第43-44页
        4.5.1 公共权力的消极干预或不作为第43页
        4.5.2 公共权力的过分干预第43-44页
        4.5.3 公共权力的异化第44页
    4.6 维护农民权利的社会力量薄弱第44-46页
        4.6.1 缺乏专门维护农民权利的农民组织——农会第44页
        4.6.2 保障农民权利的社会组织缺乏独立性第44-46页
第5章 当代中国农民应有权利回归的现实路径第46-52页
    5.1 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第46页
        5.1.1 增强农民自身在社会上的平等感受和利益体验第46页
        5.1.2 向农村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第46页
    5.2 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第46-48页
        5.2.1 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户籍制度第47页
        5.2.2 消除农民制度和政策性歧视第47-48页
    5.3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司法救济制度第48-50页
        5.3.1 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第48-49页
        5.3.2 建立健全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第49页
        5.3.3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第49-50页
    5.4 正确定位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第50页
    5.5 增强农民权利保障的社会力量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刘少奇法制思想研究
下一篇:当前我国中部地区村民自治现状研究--以河南省柘城县S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