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流产布鲁氏菌胞内诱导基因鉴定及bab21152、bab21118和bab11222基因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第7-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 布鲁氏菌概况第11-13页
        1.1 布鲁氏菌的危害第11页
        1.2 布鲁氏菌病原特点及分类第11-12页
        1.3 布鲁氏菌流行情况第12-13页
        1.4 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第13页
    2 布鲁氏菌感染过程及胞内存活机制第13-14页
    3 布鲁氏菌毒力因子第14-19页
        3.1 脂多糖第14-15页
        3.2 四型分泌系统第15-16页
        3.3 BvrR-BvrS双组分系统第16页
        3.4 环β-葡聚糖第16-17页
        3.5 超氧化物歧化酶第17页
        3.6 碱基切除修复(BER)第17-18页
        3.7 过氧化氢酶第18页
        3.8 其他毒力因子第18-19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第20-57页
    第一章 :荧光定量PCR验证布鲁氏菌胞内诱导基因第20-30页
        1 材料第20-21页
            1.1 菌株与细胞第20页
            1.2 主要试剂第20页
            1.3 主要仪器第20-21页
            1.4 溶液配制第21页
        2 方法第21-25页
            2.1 细胞感染方法第21页
            2.2 流产布鲁氏菌S2308胞内存活曲线第21-22页
            2.3 巨噬细胞内细菌样品的分离第22页
            2.4 细菌RNA的提取第22页
            2.5 RNA的反转录第22-23页
            2.6 引物设计及标准曲线构建第23-24页
            2.7 鉴定细菌胞内诱导基因转录水平第24-25页
        3 结果第25-28页
            3.1 流产布鲁氏菌胞内增殖曲线第25页
            3.2 细菌RNA质量鉴定第25-26页
            3.3 细菌标准曲线测定第26-27页
            3.4 胞内诱导基因鉴定结果第27-28页
        4 讨论第28-30页
    第二章 :流产布鲁氏菌bab2_1152缺失株构建及致病性分析第30-43页
        1 材料第30-31页
            1.1 菌株与细胞第30页
            1.2 主要试剂第30页
            1.3 主要仪器第30页
            1.4 溶液配制第30-31页
            1.5 引物设计第31页
        2 方法第31-36页
            2.1 流产布鲁氏菌bab2_1152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1-32页
            2.2 pSC质粒构建第32-33页
            2.3 布鲁氏菌S2308基因组的提取第33-34页
            2.4 pSC-△1152自杀性质粒的构建第34页
            2.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4-35页
            2.6 缺失株的构建第35页
            2.7 缺失株鉴定第35页
            2.8 粘附与入侵试验第35-36页
            2.9 胞内存活试验第36页
        3 结果第36-41页
            3.1 bab2_115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6-37页
            3.2 pSC质粒构建结果第37-38页
            3.3 自杀性质粒的构建结果第38-39页
            3.4 缺失株构建结果第39页
            3.5 粘附入侵结果第39-40页
            3.6 胞内存活结果第40-41页
        4 讨论第41-43页
    第三章 :流产布鲁氏菌bab2_1118和bab1_1222的免疫学特性分析第43-57页
        1 材料第43-45页
            1.1 菌株第43页
            1.2 载体第43页
            1.3 实验动物第43页
            1.4 试剂第43-44页
            1.5 仪器第44页
            1.6 溶液配制第44-45页
        2 方法第45-50页
            2.1 hpcd、phoA基因的PCR扩增和克隆第45-48页
            2.2 Hpcd、PhoA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8-49页
            2.3 Hpcd、PhoA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抗原性检测第49-50页
        3 结果第50-55页
            3.1 hpcd、phoA基因的PCR结果第50-51页
            3.2 重组质粒pMD19-Hpcd、pMD19-PhoA酶切鉴定第51-52页
            3.3 蛋白表达载体构建第52页
            3.4 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抗原性检测结果第52-55页
        4 讨论第55-57页
全文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67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种同域恒频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种间识别行为及其影响机制
下一篇:苏中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及ORF2融合蛋白对SD大鼠的免疫保护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