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英伽登现象学文论中的“具体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0页
第一章 “具体化”——“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的平衡点第10-19页
    第一节 “中心论”的失衡第10-14页
        一、 “作品中心”的“去主体化”第10-12页
        二、 “读者中心”的“去作品化”第12-14页
    第二节 “具体化”的制衡第14-19页
        一、 温和的作品本体论第14-15页
        二、 全面的作品认识论第15-19页
第二章 “多样性”与“同一性”的调和第19-30页
    第一节 多样“具体化”的生成第19-22页
        一、 “主体间际”的可接近性第19-21页
        二、 “具体化”的绝对化第21-22页
    第二节 同一“具体化”的保持第22-30页
        一、 空框结构的限定第22-24页
        二、 交互主体的同一性第24-26页
        三、 合理“具体化”的标准第26-30页
第三章 作品向审美对象转化的动态过程第30-43页
    第一节 “具体化”是作品向审美对象转化的中介第30-37页
        一、 作品是纯粹意向性对象的时间结构第30-34页
        二、 审美对象:“被知觉的文学作品”第34-37页
    第二节 “具体化”:“显现”与“充实”的动态交织第37-43页
        一、 作品潜在结构的显现第37-39页
        二、 “不定点”的充实第39-43页
第四章 “具体化”的理论效应第43-52页
    第一节 “具体化”——临界点上的和谐第43-46页
        一、 “艺术极”与“审美极”的兼顾第43-44页
        二、 “承上”、“启下”的完美交接点第44-46页
    第二节 “具体化”的新变第46-52页
        一、 心理体验的“悬置”与“意图谬见”第46-49页
        二、 “不定点”的理论影响第49-52页
结语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莫里森作品女性言说策略探析
下一篇:叶渭渠《雪国》译本的对比研究--以“了”的语法功能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