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1 RoF技术介绍 | 第15-16页 |
1.2.2 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 相关工作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铌酸锂晶体及调制器基础 | 第19-32页 |
2.1 铌酸锂晶体的电光性质 | 第19-24页 |
2.1.1 电光效应的折射率椭球表示 | 第19-22页 |
2.1.2 铌酸锂晶体的电光调制原理 | 第22-23页 |
2.1.3 铌酸锂薄膜材料 | 第23-24页 |
2.2 铌酸锂的双折射特性 | 第24-26页 |
2.2.1 o光和e光的介绍 | 第24-25页 |
2.2.2 铌酸锂晶体实现偏振复用的原理 | 第25-26页 |
2.3 MZ调制器的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2.4 电光调制器的设计要求 | 第28-31页 |
2.4.1 几种典型的电光调制器 | 第28-29页 |
2.4.2 电光调制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9-30页 |
2.4.3 电光调制器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铌酸锂MZI结构的偏振复用和解复用器的设计 | 第32-44页 |
3.1 多模干涉的原理 | 第32-35页 |
3.1.1 导模传输分析法 | 第32-33页 |
3.1.2 多模干涉的成像分析 | 第33-35页 |
3.2 铌酸锂薄膜的仿真设计 | 第35-36页 |
3.3 基于多模干涉原理的铌酸锂耦合器设计 | 第36-40页 |
3.3.1 输出无相差耦合器的设计 | 第36-38页 |
3.3.2 输出相差π/2的耦合器的设计 | 第38-40页 |
3.4 MZI结构的偏振复用器及解复用器设计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铌酸锂偏振复用IQ调制器的设计 | 第44-52页 |
4.1 MZM的光波导设计 | 第44-46页 |
4.1.1 Y分叉与MMI耦合器的比较 | 第44-45页 |
4.1.2 TE/TM偏振态MZM的设计 | 第45-46页 |
4.2 无相位延迟线的IQ调制器设计 | 第46-50页 |
4.2.1 IQ调制概述 | 第46-47页 |
4.2.2 IQ调制器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4.2.3 铌酸锂IQ调制器的设计 | 第48-50页 |
4.3 集成偏振复用IQ调制器的设计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铌酸锂模拟电光调制器设计 | 第52-65页 |
5.1 模拟调制器的设计分析 | 第52-57页 |
5.1.1 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的比较 | 第52-53页 |
5.1.2 电光调制器电极设计要求及分析方法 | 第53-55页 |
5.1.3 TE/TM对应的晶体切向与电极结构 | 第55-56页 |
5.1.4 模拟调制器总体结构设计 | 第56-57页 |
5.2 MZM电极设计 | 第57-64页 |
5.2.1 电极设计分析 | 第57-59页 |
5.2.2 MZM (TM)电极设计 | 第59-62页 |
5.2.3 MZM(TE)电极设计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基于RoF的分布式天线组网及业务呈现 | 第65-74页 |
6.1 承载的业务体域网简介 | 第65-67页 |
6.1.1 体域网研究概述 | 第65-66页 |
6.1.2 体域网通信标准与ZigBee协议比较 | 第66页 |
6.1.3 体域网网络架构的设计思路 | 第66-67页 |
6.2 以RoF为基础的分布式天线组网设计 | 第67-70页 |
6.2.1 ZigBee无线组网 | 第67页 |
6.2.2 基于RoF技术实现ZigBee天线拉远 | 第67-68页 |
6.2.3 承载体域网业务的分布式无线组网 | 第68-70页 |
6.3 实验展示及业务呈现 | 第70-73页 |
6.3.1 实验系统搭建 | 第70-71页 |
6.3.2 传感数据处理与发布 | 第71-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74-76页 |
7.1 论文总结与创新 | 第74-75页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