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6-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1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8-19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9-2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2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1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1.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3-32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3-26页
        2.1.1 地理概况第23页
        2.1.2 地形地貌第23页
        2.1.3 水文气象第23-24页
        2.1.4 河流水系第24-26页
    2.2 社会经济概况第26页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第26-29页
        2.3.1 流域水资源情况第26-27页
        2.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27-29页
    2.4 用水水平情况第29-30页
        2.4.1 生活用水第29页
        2.4.2 工业用水第29页
        2.4.3 农业用水第29-30页
    2.5 淮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2-44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36页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2-33页
        3.1.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第33页
        3.1.3 目标层和准则层指标第33-34页
        3.1.4 具体指标的选择第34-36页
    3.2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36-39页
        3.2.1 筛选方法第36-38页
        3.2.2 筛选结果第38-39页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第39-40页
    3.4 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40-42页
        3.4.1 综合性指标第40页
        3.4.2 节水管理第40-41页
        3.4.3 生活用水第41页
        3.4.4 生产用水第41-42页
        3.4.5 生态用水第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第44-58页
    4.1 评价方法综述第44-47页
    4.2 指标的评价方法第47-55页
        4.2.1 综合评价方法第47-51页
        4.2.2 指标要素权重的确定第51-53页
        4.2.3 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综合指数计算第53-55页
    4.3 评价指标的标准第55-57页
    4.4 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第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典型试点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评估第58-66页
    5.1 试点城市节水概况第58-60页
        5.1.1 郑州市第58页
        5.1.2 淮北市第58-59页
        5.1.3 徐州市第59页
        5.1.4 淄博市第59页
        5.1.5 泰州市第59-60页
    5.2 试点城市评估第60-65页
        5.2.1 评估方法第60-61页
        5.2.2 评估过程第61-64页
        5.2.3 评价结果第64-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页
    6.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向泵叶片应力与模态分析
下一篇:嵌入式非特定人车载电器语音控制终端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