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一事一议”村务制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8页
第一章 协商民主理论与“一事一议”村务制度概述第18-27页
    第一节 协商民主的界定第18-22页
        一、协商与民主第18-19页
        二、协商民主的内涵第19-20页
        三、协商民主的特征第20-22页
    第二节 “一事一议”的界定第22-24页
        一、“一事一议”的产生第22-23页
        二、“一事一议”的运作机制第23-24页
        三、“一事一议”的特征第24页
    第三节 协商民主与“一事一议”制度的相互关联第24-27页
        一、“一事一议”是协商民主的表现形式第24-25页
        二、协商民主对“一事一议”的功能、作用及价值第25-26页
        三、“一事一议”是协商民主基层化的有效载体第26-27页
第二章 协商民主视角下“一事一议”村务制度的完善空间第27-43页
    第一节 协商主体发育不良第27-31页
        一、多元主体参与受限第27-28页
        二、主体参与的实质不平等第28-31页
    第二节 协商程序不健全第31-33页
        一、从形式上看,协商形式规定笼统第31-32页
        二、从时间上看,协商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第32页
        三、从效力上看,协商缺乏约束机制第32-33页
    第三节 协商:功能、环节及方式的局限性第33-35页
        一、协商功能单一,利益协调受限第33-34页
        二、协商环节单一,信息交流不通畅第34-35页
        三、协商方式单一,流动人口参与受限第35页
    第四节 民主监督有待强化第35-37页
        一、主体监督能力不足第36页
        二、监督主体与客体间的地位不平等第36-37页
        三、村务公开不到位,信息双向流动受阻第37页
    第五节 “一事一议”协商开展的困境第37-43页
        一、经济困境第37-39页
        二、政治困境第39-40页
        三、文化困境第40-41页
        四、社会困境第41-43页
第三章 协商民主视角下“一事一议”村务制度的优化思考第43-61页
    第一节 培育健全的协商主体,提升主体的包容性第43-47页
        一、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保障村民平等参与第43-45页
        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主体间的实质平等第45-46页
        三、增进多元主体参与,增强协商主体广泛性第46-47页
    第二节 加强协商制度化建设,确保协商有序进行第47-52页
        一、推进协商程序法制化建设第47-49页
        二、建立具体配套制度第49-52页
    第三节 拓宽参与渠道,提高村民的参与水平第52-56页
        一、完善协商功能第52-53页
        二、拓展协商环节第53-54页
        三、发挥民间组织的协同作用第54-55页
        四、开辟协商新方式,确保流动人口的参与第55-56页
    第四节 完善民主监督环节第56-61页
        一、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第56-58页
        二、健全民主监督机构第58-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的良性互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