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类 | 第15-17页 |
1.2.1 兼具诊断功能的蛋白质类药物 | 第15-16页 |
1.2.2 浆蛋白质类药物 | 第16-17页 |
1.2.3 具备增强功能的蛋白质类药物 | 第17页 |
1.3 蛋白质类药物的灵敏检测方法 | 第17-29页 |
1.3.1 基于纳米材料的信号放大检测 | 第17-22页 |
1.3.2 基于核酸扩增技术的信号放大检测 | 第22-29页 |
1.4 单分子检测 | 第29-31页 |
1.4.1 单分子定量检测 | 第29页 |
1.4.2 单分子定量检测的应用 | 第29-31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杂交链结合纳米标签构建的荧光传感器用于蛋白质的超灵敏检测 | 第33-46页 |
2.1 引言 | 第33-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2.2.1 试剂 | 第35-36页 |
2.2.2 仪器装置 | 第36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36-39页 |
2.3.1 高压高温灭菌 | 第36-37页 |
2.3.2 保湿盒的制作 | 第37页 |
2.3.3 微池的制作 | 第37页 |
2.3.4 盖玻片的预处理 | 第37-38页 |
2.3.5 功能化的磁纳米探针的制备 | 第38页 |
2.3.6 免疫反应的构建过程 | 第38-39页 |
2.3.7 荧光成像实验 | 第3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2.4.1 荧光免疫反应条件优化 | 第39-40页 |
2.4.2 荧光免疫实验不同阶段的比较 | 第40-41页 |
2.4.3 荧光免疫实验的分析性能表征 | 第41-45页 |
2.4.4 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实际样品分析 | 第45页 |
2.6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杂交链结合单分子计数构建的荧光传感器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定量检测 | 第46-58页 |
3.1 引言 | 第46-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3.2.1 试剂 | 第48-49页 |
3.2.2 仪器装置 | 第49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49-50页 |
3.3.1 高压高温灭菌 | 第49页 |
3.3.2 保湿盒的制作 | 第49页 |
3.3.3 微池的制作 | 第49页 |
3.3.4 盖玻片的预处理 | 第49页 |
3.3.5 夹心免疫反应过程的构建 | 第49页 |
3.3.6 杂交链反应为基础的传感器的构建 | 第49-50页 |
3.3.7 荧光成像检测过程 | 第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4.1 免疫传感器条件优化 | 第50-52页 |
3.4.2 证实免疫夹心传感器的形成 | 第52-53页 |
3.4.3 免疫传感器的线性和检测限 | 第53-54页 |
3.4.4 免疫传感器的精密度、重现性、选择性和回收率考察 | 第54-56页 |
3.4.5 免疫传感器在血清样本中的应用 | 第56-57页 |
3.5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