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与《庄子补正》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刘文典解《庄》的思想学术背景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社会环境及思想文化的巨大变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庄学研究述要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刘文典的个人经历与学术交往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刘文典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刘文典《庄子补正》的主要内容 | 第22-28页 |
一、不同版本的比较与利用 | 第22-23页 |
二、根据文本意义校勘古籍 | 第23-24页 |
三、根据字形、音韵的校勘方法 | 第24-25页 |
四、引用多种文献记载进行校勘 | 第25-26页 |
五、参考古书的注解用于校勘 | 第26-27页 |
六、依据义例校勘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刘文典的庄学思想 | 第28-33页 |
一、刘文典对于庄子思想与生物进化论的看法 | 第28-30页 |
二、刘文典对庄子宇宙观及政治观念的体现与运用 | 第30-32页 |
三、刘文典对“以佛解庄”的看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刘文典及《庄子补正》对近代学术界的影响 | 第33-43页 |
第一节 刘文典人格品行的影响 | 第33-38页 |
一、不惧权势,怒斥蒋介石 | 第33-34页 |
二、是真名士自风流 | 第34-36页 |
三、理性独到,坚守民族气节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庄子补正》对近代学术界的意义 | 第38-43页 |
一、陈寅恪对刘文典的评价 | 第39-40页 |
二、匡当世之学风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