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记忆中的人性回望--论陈谦小说的创伤书写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目的 | 第12-14页 |
一、创伤理论的概念与陈谦创伤书写的成因及类型 | 第14-25页 |
(一)创伤理论的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二)陈谦的生命创伤体验 | 第16-19页 |
1.“文革”记忆复苏 | 第16-17页 |
2.移民文化冲击 | 第17-18页 |
3.女性意识觉醒 | 第18-19页 |
(三)陈谦小说中创伤书写的类型 | 第19-25页 |
1.“文革”创伤 | 第19-21页 |
2.移民创伤 | 第21-22页 |
3.女性创伤 | 第22-23页 |
4.儿童创伤 | 第23-25页 |
二、陈谦小说中创伤书写的表现维度 | 第25-38页 |
(一)创伤症候:重回创伤记忆现场 | 第25-28页 |
1.回避创伤事件 | 第25-27页 |
2.创伤记忆延宕 | 第27页 |
3.移情 | 第27-28页 |
(二)创伤危害:持续破坏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 第28-31页 |
1.丧失自我同一性 | 第28-30页 |
2.产生信任危机 | 第30页 |
3.代际性传递 | 第30-31页 |
(三)创伤疗救:重建自我身份认同 | 第31-38页 |
1.寻求自我价值 | 第32-33页 |
2.讲述与宣泄 | 第33-35页 |
3.忏悔与宽恕 | 第35-38页 |
三、陈谦小说中的创伤叙事策略 | 第38-46页 |
(一)重复叙事与延宕性记忆 | 第38-41页 |
1.“闪回式”叙事时间 | 第39-40页 |
2.嵌套式叙事时间 | 第40-41页 |
(二)限制性叙事视角与讲述疗法 | 第41-43页 |
1.第一人称见证者视角 | 第41-42页 |
2.第三人称内视角 | 第42-43页 |
(三)“不可靠”叙事策略与记忆错位 | 第43-46页 |
四、陈谦小说创伤书写的独特性 | 第46-54页 |
(一)对历史记忆的反思重构 | 第46-48页 |
(二)对创伤心理的深刻分析 | 第48-51页 |
(三)对复杂人性的哲学思考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