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活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文献综述第12-18页
    第一章 鸡滑液囊支原体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2-18页
        1.1 禽支原体第12页
        1.2 鸡滑液囊支原体第12-15页
            1.2.1 病原学第13页
            1.2.2 流行病学第13-14页
            1.2.3 临床症状第14页
            1.2.4 病理变化第14页
            1.2.5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诊断第14-15页
        1.3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预防第15-18页
            1.3.1 净化第15页
            1.3.2 药物治疗第15-16页
            1.3.3 使用MS灭活疫苗第16页
            1.3.4 使用MS活疫苗第16-18页
试验研究第18-44页
    第二章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鉴定与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18-34页
        2.1 材料第18-21页
            2.1.1 病料来源第18页
            2.1.2 培养基第18页
            2.1.3 引物第18页
            2.1.4 VlhA基因扩增引物第18-19页
            2.1.5 主要试剂第19页
            2.1.6 主要仪器第19页
            2.1.7 药品第19页
            2.1.8 菌株信息第19-21页
        2.2 方法第21-25页
            2.2.1 采样方法第21页
            2.2.2 MS分离培养第21页
            2.2.3 不同发病时间,不同分离部位MS分离培养的研究第21页
            2.2.4 细菌病的鉴别诊断第21页
            2.2.5 鸡胚感染实验第21页
            2.2.6 测定分离株的生长曲线第21-22页
            2.2.7 抗菌药物的稀释第22页
            2.2.8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第22页
            2.2.9 PCR检测及VlhA基因的序列分析第22-25页
        2.3 结果第25-31页
            2.3.1 病鸡剖检结果第25页
            2.3.2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第25-27页
            2.3.3 MS部分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第27-31页
        2.4 讨论第31-32页
            2.4.1 病原的分离鉴定结果第32页
            2.4.2 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第32页
        2.5 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MS活疫苗效果的评价第34-44页
        3.1 材料第34-35页
            3.1.1 样品来源第34页
            3.1.2 培养基第34页
            3.1.3 引物第34-35页
            3.1.4 实验动物第35页
            3.1.5 菌株信息第35页
        3.2 方法第35-36页
            3.2.1 活疫苗繁殖能力和温度敏感性测定第35页
            3.2.2 雏鸡进鸡舍前的环境评估第35-36页
            3.2.3 疫苗免疫前病原的检测第36页
            3.2.4 疫苗免疫前抗体的检测第36页
            3.2.5 免疫后的抗体检测第36页
            3.2.6 免疫后的病原检测第36页
            3.2.7 MS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第36页
            3.2.8 免疫后咽拭子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第36页
        3.3 结果第36-41页
            3.3.1 活疫苗繁殖能力和温度敏感性测定第36页
            3.3.2 雏鸡进鸡舍前的环境评估结果第36-37页
            3.3.3 疫苗免疫前后的病原学检测第37-38页
            3.3.4 免疫前后的抗体检测第38-39页
            3.3.5 免疫后鸡群健康状态的评估第39-40页
            3.3.6 免疫后咽拭子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第40-41页
                3.3.5.1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第40页
                3.3.5.2 Vlh A 基因相似性分析第40-41页
        3.4 讨论第41-43页
        3.5 小结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山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间隙连接通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因调查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