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富氧燃烧过程的OH-PLIF诊断实验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PLIF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重油燃烧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1.3.1 重油雾化理论与技术 | 第17-18页 |
1.3.2 重油液滴的蒸发与燃烧 | 第18-20页 |
1.3.3 火焰传播理论 | 第20-22页 |
1.4 平面激光诱导OH荧光理论介绍 | 第22-24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2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 | 第25-31页 |
2.1 锅炉燃烧系统 | 第25-27页 |
2.1.1 供气系统 | 第25-26页 |
2.1.2 燃烧系统 | 第26-27页 |
2.2 PLIF测试系统 | 第27-28页 |
2.3 工况设计 | 第28-30页 |
2.3.1 理论需氧量计算 | 第29页 |
2.3.2 实验工况的选取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燃烧火焰自发辐射的诊断研究 | 第31-43页 |
3.1 冷态空气动力场的湍流度 | 第31页 |
3.2 火焰自发辐射图像纵向尺寸 | 第31-32页 |
3.3 点火过程的火焰自发辐射 | 第32-40页 |
3.3.1 点火过程前期 | 第32-36页 |
3.3.2 点火过程中期 | 第36-40页 |
3.3.3 点火过程末期 | 第40页 |
3.4 稳定燃烧过程中火焰结构的变化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燃烧火焰的OH-PLIF诊断研究 | 第43-59页 |
4.1 探测激发波长的确定和ICCD高速相机对焦 | 第43-44页 |
4.2 OH生成随时间的分布 | 第44-48页 |
4.2.1 点火过程中OH随时间的分布 | 第44-46页 |
4.2.2 稳定燃烧时OH随时间的分布 | 第46-48页 |
4.3 OH相对信号强度分析 | 第48-51页 |
4.3.1 OH相对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48-49页 |
4.3.2 中心轴上平均相对信号强度分布 | 第49-50页 |
4.3.3 燃烧工况对相对信号强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 OH相对浓度分布 | 第51-53页 |
4.5 探测手段对OH分布的影响研究 | 第53-57页 |
4.5.1 油雾散射的影响 | 第54-55页 |
4.5.2 激光能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3 测量位置的影响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总结和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60页 |
5.2 不足和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