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

液体防霉剂对饲料生产质量及储藏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1页
    1.1 本研究的背景及目的第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页
    1.2 国内外饲料有害微生物污染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饲料防霉保水技术研究进展第13-17页
        1.3.1 饲料防霉技术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2 液体防霉剂技术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3 乳化剂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第15页
        1.3.4 水分含量对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第15-16页
        1.3.5 饲料的水分含量对饲料生产效率的影响第16-17页
        1.3.6 饲料的水分含量对动物生产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第17页
    1.4 饲料及饲料原料储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第17-21页
        1.4.1 水分含量第17-18页
        1.4.2 脂类第18-19页
        1.4.3 霉菌总数第19页
        1.4.4 细菌总数第19-21页
第二章 干热处理条件下液体防霉剂的保水能力第21-30页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21页
        2.1.1 试验材料第21页
        2.1.2 仪器设备第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23页
        2.2.1 干热处理试验一第21-22页
        2.2.2 干热处理试验二第22-23页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2.3.1 干热处理试验一结果第23-26页
        2.3.2 干热处理试验二结果第26-28页
    2.4 结果讨论第28-29页
    2.5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添加液体防霉剂对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第30-39页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0页
    3.2 试验方案第30-31页
    3.3 试验操作方法第31-34页
        3.3.1 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31-32页
        3.3.2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第32页
        3.3.3 水分含量的测定第32-33页
        3.3.4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第33页
        3.3.5 颗粒饲料粉化率及含粉率的测定第33-34页
    3.4 试验结果第34-37页
        3.4.1 制粒后水分含量的测定结果第34页
        3.4.2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结果第34-35页
        3.4.3 含粉率、粉化率测定结果第35-37页
    3.5 结果讨论第37-38页
        3.5.1 液体防霉剂对调质、制粒后水分含量的影响第37页
        3.5.2 液体防霉剂对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第37-38页
        3.5.3 液体防霉剂对颗粒饲料含粉率、粉化率的影响第38页
    3.6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防霉剂对饲料储藏特性的影响第39-58页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9-40页
        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39-40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40页
    4.2 试验方案与操作方法第40-42页
        4.2.1 试验方案第40-41页
        4.2.2 试验方法与操作第41-42页
    4.3 试验结果第42-53页
        4.3.1 饲料样品的水分含量测定结果第42-44页
        4.3.2 饲料样品的水分活度测定结果第44-46页
        4.3.3 饲料样品的感官评价结果第46-48页
        4.3.4 饲料样品的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第48-50页
        4.3.5 饲料样品的霉菌总数测定结果第50-52页
        4.3.6 饲料样品的细菌总数测定结果第52-53页
    4.4 结果讨论第53-57页
        4.4.1 储藏过程水分含量的变化第53-54页
        4.4.2 储藏过程中水分活度的变化第54页
        4.4.3 储藏过程中的感官评价第54-55页
        4.4.4 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的变化第55页
        4.4.5 储藏过程中霉菌总数的变化第55-56页
        4.4.6 储藏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变化第56-57页
    4.5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5.1 结论第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67页
个人简历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三种亚型猪流感血清学调查
下一篇:鸡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对肉鸡的致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