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 第17-48页 |
1 创造性认知过程 | 第17-21页 |
1.1 四阶段模型 | 第17页 |
1.2 盲目变异和选择性保留模型 | 第17-18页 |
1.3 生成—探索模型 | 第18-19页 |
1.4 Mumford等的认知加工过程模型 | 第19-20页 |
1.5 双层级模型 | 第20-21页 |
2 创造性观念评价 | 第21-28页 |
2.1 评价技能 | 第22-26页 |
2.2 评价认知 | 第26-28页 |
3 创造力测评中的主观评分及评分者认知 | 第28-32页 |
3.1 创造力测评中的主观评分 | 第28-31页 |
3.2 评分者认知 | 第31-32页 |
4 创造性评价的影响因素 | 第32-42页 |
4.1 评分者因素对主观评分的影响及其控制 | 第32-38页 |
4.2 情境及创作者因素对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影响 | 第38-41页 |
4.3 创作者因素影响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心理机制 | 第41-42页 |
5 创造力的层级观及其对创造性评价和培养的启示 | 第42-45页 |
5.1 创造力的层级模型和微创造力 | 第42-43页 |
5.2 创造力的层级观对创造性评价和培养的启示 | 第43-45页 |
6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框架 | 第45-48页 |
6.1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45-46页 |
6.2 本研究的框架 | 第46-48页 |
第二章 创作者年龄信息对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影响 | 第48-62页 |
1 研究1a 创作者年龄信息对短故事创造性评价的影响 | 第48-53页 |
1.1 引言 | 第48-5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1.3 结果 | 第51-52页 |
1.4 讨论 | 第52-53页 |
2 研究1b 创作者年龄信息对AUT反应创造性评价的影响——被试间设计 | 第53-58页 |
2.1 引言 | 第5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53-55页 |
2.3 结果 | 第55-56页 |
2.4 讨论 | 第56-58页 |
3 研究1c 创作者年龄信息对AUT反应创造性评价的影响——被试内设计 | 第58-62页 |
3.1 引言 | 第5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58-60页 |
3.3 结果 | 第60-61页 |
3.4 讨论 | 第61-62页 |
第三章 创作者信息对创造性观念评价影响的心理机制 | 第62-112页 |
1 研究2 创作者信息对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影响:刻板印象的作用 | 第62-79页 |
1.1 引言 | 第62-65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65-70页 |
1.3 结果 | 第70-76页 |
1.4 讨论 | 第76-79页 |
2 研究3 创作者信息对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影响:观点采择的作用 | 第79-93页 |
2.1 引言 | 第79-82页 |
2.2 研究3a方法 | 第82-84页 |
2.3 研究3a结果 | 第84-86页 |
2.4 研究3a讨论 | 第86-87页 |
2.5 研究3b方法 | 第87-88页 |
2.6 研究3b结果 | 第88-90页 |
2.7 研究3b讨论 | 第90页 |
2.8 研究3汇总分析 | 第90-91页 |
2.9 研究3小结 | 第91-93页 |
3 研究4 对创作者刻板印象和观点采择影响创造性评价的条件:评价时间的作用 | 第93-105页 |
3.1 引言 | 第93-9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96-100页 |
3.3 结果 | 第100-103页 |
3.4 讨论 | 第103-105页 |
4 研究5 对具体熟悉他人的创造性观念评价:观点采择的作用 | 第105-111页 |
4.1 引言 | 第105-107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07-109页 |
4.3 结果 | 第109-110页 |
4.4 讨论 | 第110-111页 |
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四章 研究6:基于观点采择的评价和反馈对创造性表现及自评微创造力的促进作用 | 第112-126页 |
1 引言 | 第112-115页 |
1.1 内部和外部评价与个体的创造性表现 | 第113-114页 |
1.2 评价和反馈的方式与个体的创造性表现 | 第114-1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5-118页 |
2.1 被试 | 第115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115-116页 |
2.3 研究设计和流程 | 第116-117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117-118页 |
3 结果 | 第118-122页 |
3.1 操作检验 | 第118页 |
3.2 控制变量差异分析结果 | 第118页 |
3.3 不同评价反馈条件下被试相互间创造性评分的差异分析 | 第118-119页 |
3.4 不同评价反馈条件下被试创造性表现的差异分析 | 第119-120页 |
3.5 不同评价反馈条件下被试自评微创造力的结果分析 | 第120-122页 |
4 讨论 | 第122-126页 |
4.1 观点采择操纵及其对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4.2 不同评价反馈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4.3 不同评价反馈对个体微创造力自我评价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第五章 总讨论与结论 | 第126-140页 |
1 总讨论 | 第126-136页 |
1.1 研究小结 | 第126-128页 |
1.2 创作者信息对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1.3 创作者信息对创造性观念评价影响的心理机制 | 第130-133页 |
1.4 基于观点采择的创造性评价反馈对创造性的促进及其教育启示 | 第133-136页 |
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136-138页 |
3 总结论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62页 |
附录 | 第162-168页 |
附录1-A 研究1a所用外星人主题故事举例 | 第162-163页 |
附录1-B 研究1b所用六年级学生AUT反应举例 | 第163-164页 |
附录1-C 研究1c所用大学生AUT反应举例 | 第164-165页 |
附录2-A 研究2所用AUT反应举例 | 第165页 |
附录2-B 研究2所用外显刻板印象问卷 | 第165-166页 |
附录3 研究3所用自编问卷 | 第166-167页 |
附录4 研究4所用AUT反应举例 | 第167-16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8-169页 |
后记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