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国外城市化理论综述 | 第9-12页 |
·国内城市化发展差异综述 | 第12-15页 |
·本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本文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现状 | 第17-21页 |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城市化发展成绩 | 第17-20页 |
·近年来陕西省GDP呈加速增长 | 第17-18页 |
·城市数、市辖区数稳步攀升 | 第18页 |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稳步增长 | 第18-19页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 | 第19-20页 |
·陕西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第3章 陕西省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现状 | 第21-29页 |
·三大区域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 | 第21-23页 |
·三大区域间市辖区、建制镇、街道办数目差异较大 | 第21页 |
·三大区域间人均GDP差异显著 | 第21-22页 |
·三大区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 | 第22页 |
·三大区域间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差异情况 | 第22页 |
·三大区域间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差异情况 | 第22-23页 |
·三大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状况 | 第23页 |
·陕西省三大区域内部城市化水平差异现状 | 第23-29页 |
·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 | 第23-27页 |
·陕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 | 第27页 |
·陕南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 | 第27-29页 |
第4章 陕西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定量分析 | 第29-37页 |
·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法 | 第29-30页 |
·主要指标法 | 第29页 |
·复合指标法 | 第29-30页 |
·测度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测度城市化水平的人口指标 | 第30页 |
·测度城市化水平的经济指标 | 第30-31页 |
·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基础设施指标 | 第31页 |
·陕西省各城市城市化测度指标的具体值 | 第31页 |
·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分析 | 第31-33页 |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模型提取(线性回归分析) | 第33-35页 |
·各指标对陕西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实际影响 | 第35-37页 |
第5章 陕西城市化不均衡发展的不利影响 | 第37-41页 |
·西安正在承受过度的发展负荷 | 第37-38页 |
·核心城市房价高企,中小城市楼市发展缓慢 | 第38-39页 |
·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 | 第39页 |
·陕西省城市化不均衡易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 第39-40页 |
·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易产生马太效应 | 第40-41页 |
第6章 陕西省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成因分析 | 第41-46页 |
·地理条件 | 第41-42页 |
·矿产资源 | 第42页 |
·政策倾斜 | 第42-44页 |
·旅游资源和科技人才因素 | 第44-46页 |
第7章 陕西省城市化均衡发展的措施建议 | 第46-57页 |
·关中地区(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 | 第46-51页 |
·将陕北、陕南地区纳入大关中经济圈 | 第46-47页 |
·借助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机遇,全力加快关中其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 | 第47-51页 |
·陕北地区(延安市,榆林市) | 第51-54页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第52-53页 |
·做强第二产业 | 第53-54页 |
·陕南地区(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 | 第54-57页 |
·要着手改善陕南地区交通状况 | 第54页 |
·要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 第54页 |
·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及旅游业 | 第54-55页 |
·要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优势 | 第55页 |
·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 第55页 |
·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 第55页 |
·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