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3d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结构的控制合成与电化学应用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第13-17页
        1.2.1 水热/溶剂热法第13-14页
        1.2.2 溶胶凝胶法第14-15页
        1.2.3 模板合成法第15-16页
        1.2.4 微乳液法第16-17页
        1.2.5 沉淀法第17页
    1.3 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材料发展第17-25页
        1.3.1 单质金属纳米材料第17-19页
        1.3.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第19-21页
        1.3.3 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第21-23页
        1.3.4 金属/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材料第23-25页
    1.4 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应用第25-29页
        1.4.1 电催化领域应用第25-27页
        1.4.2 能源领域应用第27-29页
        1.4.3 电传感领域应用第29页
    1.5 本论文选题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36页
第二章 Co(OH)_2超薄纳米片的厚度调控及其OER性能研究第36-50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38页
        2.2.1 Co(OH)_2纳米片的合成第37页
        2.2.2 不同厚度的Co(OH)_2纳米片的合成第37页
        2.2.3 材料的表征第37页
        2.2.4 析氧反应性能测试第37-38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7页
        2.3.1 不同厚度的Co(OH)_2纳米片的表征第38-41页
        2.3.2 不同厚度的Co(OH)_2纳米片催化性能对比第41-43页
        2.3.3 Co(OH)_2纳米片催化机理探究第43-45页
        2.3.4 Co(OH)_2纳米超薄片与商业IrO_2催化性能对比第45-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第三章 TiO_2和SnO_2三维双层中空棱柱的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第50-70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3.2.1 α-Fe_20_3中空棱柱的合成第51-52页
        3.2.2 α-Fe_20_3@TiO_2复合物的合成第52页
        3.2.3 三维TiO_2双层中空棱柱的合成第52页
        3.2.4 三维SnO_2双层中空棱柱的合成第52页
        3.2.5 材料的表征第52页
        3.2.6 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第52-53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66页
        3.3.1 前驱物α-Fe_2O_3中空棱柱的表征第53-55页
        3.3.2 三维TiO_2双层中空棱柱的表征第55-58页
        3.3.3 三维TiO_2双层中空棱柱的储锂性能第58-61页
        3.3.4 三维SrnO_2双层中空棱柱的表征第61-62页
        3.3.5 三维Sn02双层中空棱柱的储锂性能第62-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第四章 钴基复合纳米结构的一步控制合成及超电性能研究第70-82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实验部分第71-72页
        4.2.1 Co_9S_8/C纳米管的合成第71页
        4.2.2 Co(OH)_2/Co_3O_4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第71页
        4.2.3 材料的表征第71-72页
        4.2.4 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第72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2-79页
        4.3.1 Co_9S_8/C纳米管的表征第72-74页
        4.3.2 Co_9S_8/C纳米管的超电性能第74-75页
        4.3.3 Co(OH)_2/Co_3O_4复合纳米材料的表征第75-77页
        4.3.4 Co(OH)_2/Co_3O_4复合纳米材料的超电性能第77-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第五章 Cu/聚合物纳米复合结构的合成及电传感性能研究第82-96页
    5.1 引言第82-83页
    5.2 实验部分第83-84页
        5.2.1 Cu@聚合物纳米复合结构的合成第83页
        5.2.2 材料的表征第83页
        5.2.3 电化学传感性能测试第83-84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4-92页
        5.3.1 Cu@聚合物纳米复合结构的表征第84-87页
        5.3.2 Cu@聚合物纳米复合结构的电化学传感性能第87-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100页
    6.1 结论第96-97页
    6.2 展望第97-100页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勘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控制合成及其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