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对象概念、范围界定及研究内容 | 第19-25页 |
·概念界定 | 第19-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2 相关理论支持 | 第28-38页 |
·城市设计理论 | 第28-30页 |
·人本主义与人性化设计 | 第28-29页 |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理论 | 第29页 |
·城市意象理论 | 第29-30页 |
·心理学理论 | 第30-32页 |
·环境心理学 | 第30-31页 |
·环境行为学 | 第31-32页 |
·照明设计相关理论 | 第32-36页 |
·光环境主要量化指标 | 第33-34页 |
·光环境非量化指标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3 西安夜间城市商业地段外部环境调查分析 | 第38-48页 |
·西安夜间城市商业地段外部环境使用现状调查——活动的变化 | 第38-43页 |
·调研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选取 | 第39页 |
·使用人群分析 | 第39-41页 |
·活动内容分析 | 第41页 |
·活动地点分布分析 | 第41页 |
·西安夜间城市商业地段外部环境使用现状总结 | 第41-43页 |
·客观环境的区别 | 第43页 |
·人的心理的变化 | 第43-44页 |
·夜间城市商业地段外部环境设计主要内容 | 第44-46页 |
·空间功能的调整 | 第45页 |
·空间氛围的调整 | 第45-46页 |
·人流组织的调整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4 夜间城市商业地段外部环境设计原则方法初探 | 第48-68页 |
·夜间城市商业地段外部环境设计基本原则 | 第48-53页 |
·安全性原则 | 第48-49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9-50页 |
·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 | 第50-51页 |
·可识别性原则 | 第51页 |
·行为激发动力原则 | 第51-52页 |
·照明基本原则 | 第52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2-53页 |
·夜间城市商业地段外部环境设计方法步骤 | 第53-67页 |
·外部环境功能、景观定位 | 第54页 |
·确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设计原则 | 第54页 |
·空间环境要素设计 | 第54-57页 |
·光环境设计 | 第57-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5 西安钟鼓楼地区夜间外部环境设计 | 第68-84页 |
·钟鼓楼地区概况 | 第68-70页 |
·骡马市商业地段概况 | 第68-69页 |
·区位分析 | 第69-70页 |
·交通分析 | 第70页 |
·地段现有外部环境概况 | 第70页 |
·骡马市商业地段外部夜间环境使用现状 | 第70-72页 |
·地段内活动现状 | 第70-72页 |
·照明现状 | 第72页 |
·夜间西安骡马市地段外部环境定位 | 第72页 |
·夜间西安骡马市地段功能定位 | 第72页 |
·夜间西安骡马市地段形象定位 | 第72页 |
·夜间西安骡马市地段外部环境设计原则 | 第72-73页 |
·空间环境要素设计 | 第73-75页 |
·空间整体结构设计 | 第73页 |
·空间功能改造设计 | 第73页 |
·要素设计 | 第73-75页 |
·光环境设计 | 第75-81页 |
·照明区域的确定 | 第75-79页 |
·照明技术手段的运用 | 第79-81页 |
·管理控制 | 第81页 |
·照明管理 | 第81页 |
·节庆活动管理组织 | 第81页 |
·小结 | 第81-8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8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夜间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体系构想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附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