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7-3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2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0-34页 |
1.2.1 教授治学的内涵研究 | 第20-22页 |
1.2.2 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的辨析研究 | 第22-25页 |
1.2.3 教授治学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27页 |
1.2.4 教授治学的问题、路径和对策研究 | 第27-30页 |
1.2.5 现有研究评述 | 第30-34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34-3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34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34-3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38-60页 |
2.1 教授治学的内涵解析 | 第38-48页 |
2.1.1 教授治学 | 第38-40页 |
2.1.2 教授 | 第40-41页 |
2.1.3 治理 | 第41-42页 |
2.1.4 学术事务 | 第42-48页 |
2.2 制度 | 第48-50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50-58页 |
2.3.1 治理理论 | 第50-52页 |
2.3.2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 | 第52-54页 |
2.3.3 规则与权力:组织社会学分析视角 | 第54-56页 |
2.3.4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 第56-5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3 大学治理视域下教授治学的分析框架 | 第60-76页 |
3.1 教授治学与大学治理 | 第61-62页 |
3.2 大学治理中的权力结构 | 第62-71页 |
3.2.1 权力:多学科视角的解读 | 第62-64页 |
3.2.2 大学治理中的权力类型 | 第64-67页 |
3.2.3 权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 第67-70页 |
3.2.4 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力关系 | 第70-71页 |
3.3 教授治学过程中的权力运行状态 | 第71-72页 |
3.4 制度因素对教授治学的作用关系 | 第72-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模型构建与问卷开发 | 第76-98页 |
4.1 教授治学权力运行状态及其制度因素的变量 | 第76-79页 |
4.1.1 教授治学权力运行状态的变量析出 | 第76-78页 |
4.1.2 教授治学制度因素的变量析出 | 第78-79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79-87页 |
4.2.1 权力来源对教授治学的作用关系假设 | 第79-81页 |
4.2.2 权力边界对教授治学的作用关系假设 | 第81-83页 |
4.2.3 权力程序对教授治学的作用关系假设 | 第83-85页 |
4.2.4 权力距离对教授治学的作用关系假设 | 第85-87页 |
4.3 研究假设模型 | 第87-88页 |
4.4 调查问卷设计 | 第88-96页 |
4.4.1 权力来源的测量 | 第88-89页 |
4.4.2 权力边界的测量 | 第89-90页 |
4.4.3 权力程序的测量 | 第90-91页 |
4.4.4 权力距离的测量 | 第91-92页 |
4.4.5 权力独立的测量 | 第92-93页 |
4.4.6 权力强度的测量 | 第93-94页 |
4.4.7 权力制约的测量 | 第94-95页 |
4.4.8 问卷形成 | 第95-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5 教授治学权力运行状态及其制度因素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98-134页 |
5.1 预调查 | 第98-103页 |
5.1.1 问卷纯化处理与因子分析 | 第98-103页 |
5.1.2 正式样本发放 | 第103页 |
5.2 问卷的有效性分析 | 第103-111页 |
5.2.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 第103-106页 |
5.2.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06-111页 |
5.3 研究假设检验 | 第111-115页 |
5.3.1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假设检验 | 第111-113页 |
5.3.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 第113-115页 |
5.4 实证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115-122页 |
5.4.1 教授治学的权力运行状态与问题 | 第115-116页 |
5.4.2 大学教授治学制度因素的现状与问题 | 第116-118页 |
5.4.3 制度因素对教授治学权力运行状态的影响作用 | 第118-122页 |
5.5 教授治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22-132页 |
5.5.1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 第123-124页 |
5.5.2 教授学术权力来源的制度保障存在不足 | 第124-125页 |
5.5.3 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结构重叠错位 | 第125-127页 |
5.5.4 学术权力运行程序的具体规范性不足 | 第127-13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6 完善教授治学的制度保障 | 第134-144页 |
6.1 从制度层面加强学术权力的来源确认 | 第134-135页 |
6.2 明确划分大学共同治理中的权责边界 | 第135-138页 |
6.3 有针对性地具体规范学术权力的运行程序 | 第138-139页 |
6.4 加强大学学术性与科层性兼容的共同治理理念 | 第139-140页 |
6.5 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 | 第140-14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56页 |
7.1 研究结论与贡献 | 第144-152页 |
7.2 创新点 | 第152-153页 |
7.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153-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6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166-16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169-170页 |
致谢 | 第170-171页 |
作者简介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