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微电网用户最优激励规制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20-32页 |
2.1 微电网开发模式 | 第20-22页 |
2.2 政府激励规制 | 第22-26页 |
2.3 合同理论 | 第26-27页 |
2.4 碳交易市场机制 | 第27-28页 |
2.5 微电网上网定价方法 | 第28-29页 |
2.6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9-30页 |
2.7 实物期权理论 | 第30-32页 |
第3章 微电网利益相关者及开发模式研究 | 第32-42页 |
3.1 微电网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32-35页 |
3.1.1 微电网利益相关者确定标准 | 第32-34页 |
3.1.2 微电网的利益相关者 | 第34-35页 |
3.2 微电网开发模式 | 第35-41页 |
3.2.1 统购统销模式 | 第36-37页 |
3.2.2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 第37-39页 |
3.2.3 自发自用模式 | 第39-41页 |
3.3 本章结论 | 第41-42页 |
第4章 政府对微电网用户的激励合约研究 | 第42-56页 |
4.1 模型描述与假设 | 第43-45页 |
4.2 决策模型 | 第45-46页 |
4.3 模型分析 | 第46-49页 |
4.3.1 无隐藏信息 | 第46-47页 |
4.3.2 隐藏信息 | 第47-49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9-53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53-56页 |
第5章 微电网上网电价的激励合约研究 | 第56-72页 |
5.1 微电网上网电价政策的形成 | 第56-57页 |
5.2 模型描述与分析 | 第57-64页 |
5.2.1 上网电价固定模型 | 第58-60页 |
5.2.2 上网电价固定溢价模型 | 第60-62页 |
5.2.3 上网电价可变溢价模型 | 第62-64页 |
5.3 数值仿真分析 | 第64-70页 |
5.3.1 微电网发电成本影响分析 | 第65-68页 |
5.3.2 市场规模影响分析 | 第68-70页 |
5.4 本章结论 | 第70-72页 |
第6章 微电网企业投资决策研究 | 第72-90页 |
6.1 实物期权模型 | 第73-75页 |
6.1.1 理论基础 | 第73页 |
6.1.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74页 |
6.1.3 模型假设 | 第74-75页 |
6.2 决策模型 | 第75-76页 |
6.3 模型求解 | 第76-79页 |
6.4 算例仿真分析 | 第79-89页 |
6.4.1 基本算例 | 第79-80页 |
6.4.2 仿真分析 | 第80-89页 |
6.5 本章结论 | 第89-9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7.1 结论 | 第90-9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6页 |
附录 | 第106-128页 |
发表论文与科研项目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