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面渐开线齿轮传动应力分析及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注释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齿面接触应力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齿根弯曲应力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齿轮传动强度试验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环面渐开线齿轮齿面生成及几何参数设计 | 第22-37页 |
2.1 滚切加工原理 | 第22页 |
2.2 齿条刀具的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2.2.1 齿条刀具法向齿廓方程 | 第22-24页 |
2.2.2 齿条刀具齿面方程 | 第24-25页 |
2.3 凸、凹环面齿轮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2.4 环面渐开线齿轮几何参数设计 | 第26-33页 |
2.4.1 环面渐开线齿轮根切分析 | 第27-29页 |
2.4.2 环面渐开线齿轮的尖化分析 | 第29-30页 |
2.4.3 环面渐开线齿轮轮齿干涉分析 | 第30-33页 |
2.5 基于几何参数设计的GUI设计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环面渐开线齿轮传动应力的解析计算 | 第37-58页 |
3.1 曲面第一和第二基本齐式 | 第37-38页 |
3.1.1 第一基本齐式 | 第37页 |
3.1.2 第二基本齐式 | 第37-38页 |
3.2 曲面的主方向及主曲率 | 第38-39页 |
3.3 环面齿轮主方向及主曲率 | 第39-44页 |
3.3.1 环面渐开线齿轮接触分析 | 第40-41页 |
3.3.2 齿条刀具齿面的主方向及主曲率 | 第41-42页 |
3.3.3 环面渐开线齿轮齿面的主方向及主曲率 | 第42-44页 |
3.4 环面渐开线齿轮接触应力计算 | 第44-50页 |
3.4.1 赫兹点接触理论 | 第44-49页 |
3.4.2 法向接触力的计算 | 第49页 |
3.4.3 环面渐开线齿轮最大接触应力计算流程 | 第49-50页 |
3.5 环面渐开线齿轮齿根弯曲应力计算 | 第50-57页 |
3.5.1 不同变位系数轮齿齿形系数的计算 | 第51-53页 |
3.5.2 不同变位系数轮齿应力修正系数的计算 | 第53-56页 |
3.5.3 环面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计算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环面渐开线齿轮传动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58-75页 |
4.1 环面齿轮的精确建模 | 第58-60页 |
4.1.1 环面齿轮的实体建模 | 第58-59页 |
4.1.2 虚拟装配及动态干涉检查 | 第59-60页 |
4.2 有限元分析基础 | 第60-62页 |
4.2.1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 第60页 |
4.2.2 接触问题有限元法 | 第60-61页 |
4.2.3 接触界面条件 | 第61-62页 |
4.3 环面齿轮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 第62-63页 |
4.4 环面齿轮静态有限元分析 | 第63-68页 |
4.4.1 静态单齿模型的分析步设置 | 第63-64页 |
4.4.2 定义接触对 | 第64页 |
4.4.3 定义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64页 |
4.4.4 理论与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 | 第64-68页 |
4.5 环面齿轮动态有限元分析 | 第68-74页 |
4.5.1 显式时间积分算法 | 第69页 |
4.5.2 多齿动态接触分析 | 第69-70页 |
4.5.3 动态啮合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4.5.4 环面齿轮重合度分析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环面渐开线齿轮弯曲应力试验 | 第75-82页 |
5.1 试验台设计 | 第75-76页 |
5.2 测试原理 | 第76-78页 |
5.2.1 应变片 | 第76-78页 |
5.2.2 无线静态应变测试系统 | 第78页 |
5.3 试验步骤 | 第78-79页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2-83页 |
6.2 论文后续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