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第11-12页 |
1.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12页 |
1.1.3 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 第12页 |
1.1.4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需要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步骤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步骤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观光果园发展概述 | 第16-19页 |
1.5.1 观光果园的兴起 | 第16页 |
1.5.2 国外观光果园的发展 | 第16-17页 |
1.5.3 国内观光果园的发展 | 第17-19页 |
1.6 国内外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1.6.1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6.2 国内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 观光果园植物造景的理论研究 | 第21-32页 |
2.1 定义 | 第21-22页 |
2.1.1 观光果园的定义 | 第21-22页 |
2.1.2 植物造景的定义 | 第22页 |
2.2 观光果园植物景观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 第22-24页 |
2.2.1 观光果园植物景观的主要功能 | 第22-23页 |
2.2.2 观光果园植物景观的主要特点 | 第23-24页 |
2.3 观光果园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3.1 果树学理论 | 第24页 |
2.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4-25页 |
2.3.3 园林美学理论 | 第25页 |
2.3.4 植物群落学理论 | 第25-26页 |
2.3.5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26页 |
2.4 观光果园植物造景的原则 | 第26-28页 |
2.4.1 地域性原则:因地制宜 | 第26-27页 |
2.4.2 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环保 | 第27页 |
2.4.3 艺术性原则:美观协调 | 第27-28页 |
2.5 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基本造景形式 | 第28-30页 |
2.5.1 植物的观赏特性 | 第28-29页 |
2.5.2 植物的基本造景形式 | 第29-30页 |
2.6 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成 | 第30页 |
2.7 植物的文化内涵 | 第30-32页 |
3 长沙地区观光果园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2-42页 |
3.1 长沙地区观光果园的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3.2 长沙地区发展观光果园的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3.2.1 区位优势 | 第33页 |
3.2.2 自然资源优势 | 第33-34页 |
3.2.3 政策优势 | 第34页 |
3.2.4 历史文化优势 | 第34页 |
3.2.5 市场客源优势 | 第34页 |
3.3 长沙地区发展观光果园的劣势分析 | 第34-36页 |
3.3.1 交通不便 | 第34-35页 |
3.3.2 缺乏宣传,人们认识不够 | 第35-36页 |
3.3.3 规划布局欠佳,吸引力不足 | 第36页 |
3.3.4 产品无三化,阻碍精深发展 | 第36页 |
3.4 长沙地区发展观光果园的机遇和前景 | 第36-39页 |
3.4.1 长沙城市竞争力强 | 第36-37页 |
3.4.2 城乡居民需求旺 | 第37-38页 |
3.4.3 资本进入意愿强 | 第38页 |
3.4.4 政府支持力度大 | 第38-39页 |
3.5 长沙地区发展观光果园的威胁分析 | 第39-40页 |
3.5.1 国外及国内优先发展区的观光农业发展遥遥领先 | 第39页 |
3.5.2 内陆地区对观光农业的研究起步较晚,还不发达 | 第39-40页 |
3.5.3 观光农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 第40页 |
3.6 加快长沙地区观光果园发展步伐的对策 | 第40-42页 |
3.6.1 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 第40页 |
3.6.2 精心规划布局 | 第40页 |
3.6.3 提高从业人员水平 | 第40-41页 |
3.6.4 注重科技创新 | 第41页 |
3.6.5 加强市场调研,引导市场需求 | 第41-42页 |
4 长沙地区观光果园植物造景调查研究 | 第42-60页 |
4.1 调查方法、对象和内容 | 第42-43页 |
4.1.1 调查方法 | 第42页 |
4.1.2 调查对象 | 第42页 |
4.1.3 调查内容 | 第42-43页 |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3-54页 |
4.2.1 适合长沙地区观光果园栽种的主要植物及其造景形式 | 第43-45页 |
4.2.2 景观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4.2.3 植物造景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4.3 长沙地区观光果园植物造景优缺点及发展建议 | 第54-58页 |
4.3.1 优点 | 第54-56页 |
4.3.2 缺点 | 第56页 |
4.3.3 发展建议 | 第56-58页 |
4.4 长沙地区观光果园植物造景发展趋势 | 第58-60页 |
4.4.1 植物应用种类逐渐丰富 | 第58页 |
4.4.2 绿化、彩化、香化齐发展 | 第58页 |
4.4.3 注重植物文化内涵的体现 | 第58-60页 |
5 案例分析——长沙江天现代农庄规划研究 | 第60-79页 |
5.1 项目建设背景 | 第60页 |
5.2 项目概况 | 第60-61页 |
5.2.1 地理位置 | 第60页 |
5.2.2 气候条件 | 第60-61页 |
5.2.3 自然资源 | 第61页 |
5.2.4 旅游资源 | 第61页 |
5.2.5 客源市场 | 第61页 |
5.3 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 第61-64页 |
5.3.1 指导思想 | 第61-62页 |
5.3.2 设计原则 | 第62-63页 |
5.3.3 设计依据 | 第63-64页 |
5.4 总体规划布局 | 第64-68页 |
5.4.1 功能分区 | 第64-68页 |
5.5 植物造景的内容 | 第68-79页 |
5.5.1 植物材料的选择 | 第68-69页 |
5.5.2 观光果园植物配置及其景观效果营造 | 第69-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附图 | 第88-93页 |
附录Ⅰ | 第93-97页 |
附录Ⅱ 表目录 | 第97-98页 |
附录Ⅲ 图目录 | 第98-100页 |
附录Ⅳ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