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以南昌市孔目湖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9页 |
1.2.1 国外概况 | 第12-15页 |
(1)国外湿地公园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外案例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概况 | 第15-17页 |
(1)国内湿地公园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 第15页 |
(2)国内案例 | 第15-17页 |
1.2.3 小结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文献查阅 | 第20页 |
1.4.2 案例分析 | 第20-21页 |
1.4.3 实地调研 | 第21-2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第2章 湿地、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相关概念 | 第24-30页 |
2.1 湿地概述 | 第24-25页 |
2.1.1 广义的湿地定义 | 第24页 |
2.1.2 狭义的湿地定义 | 第24-25页 |
2.1.3 湿地分类 | 第25页 |
2.2 湿地公园概述 | 第25-26页 |
2.2.1 湿地公园定义 | 第26页 |
2.2.2 湿地公园分类 | 第26页 |
2.3 城市湿地公园概述 | 第26-28页 |
2.4 城市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 | 第28-29页 |
2.5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他湿地的区别 | 第29-30页 |
第3章 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景观研究 | 第30-37页 |
3.1 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3.1.1 地形地貌 | 第30页 |
3.1.2 水资源 | 第30页 |
3.1.3 生物多样性 | 第30-31页 |
3.1.4 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 第31-32页 |
3.2 城市湿地公园构景要素 | 第32-34页 |
3.2.1 湿地植物景观 | 第32页 |
3.2.2 道路系统 | 第32-33页 |
3.2.3 护岸 | 第33-34页 |
3.2.4 岸边建筑小品和亲水平台景观 | 第34页 |
3.3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 第34-37页 |
3.3.1 生态系统保护原则 | 第34页 |
3.3.2 协调建设与合理利用原则 | 第34-35页 |
3.3.3 以人为本,尊重历史文化原则 | 第35页 |
3.3.4 实现自然美和艺术美相渗透的原则 | 第35页 |
3.3.5 文教娱乐原则 | 第35-36页 |
3.3.6 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6-37页 |
第4章 南昌市孔目湖湿地公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 | 第37-59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37-38页 |
4.1.1 南昌市概况 | 第37页 |
4.1.2 孔目湖湿地公园概况 | 第37-38页 |
4.2 孔目湖湿地公园综合现状分析 | 第38-42页 |
4.2.1 湿地类型分析 | 第38页 |
4.2.2 资源分析 | 第38-41页 |
4.2.3 道路现状分析 | 第41页 |
4.2.4 周边环境分析 | 第41页 |
4.2.5 项目建设用地分析 | 第41-42页 |
4.3 孔目湖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 第42-45页 |
4.3.1 综合性原则 | 第42-43页 |
4.3.2 地域性原则 | 第43页 |
4.3.3 系统保护原则 | 第43-44页 |
4.3.4 特色景观原则 | 第44页 |
4.3.5 合理利用原则 | 第44-45页 |
4.3.6 可参与原则 | 第45页 |
4.4 设计依据 | 第45-46页 |
4.5 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 | 第46页 |
4.5.1 指导思想 | 第46页 |
4.5.2 规划目标 | 第46页 |
4.6 项目前期的整体性规划 | 第46-47页 |
4.6.1 整体布局和构架 | 第46-47页 |
4.6.2 景观结构概念表达 | 第47页 |
4.7 功能分区 | 第47-52页 |
4.7.1 入.广场区 | 第47-48页 |
4.7.2 游览活动区 | 第48-49页 |
4.7.3 湿地动植物展示区 | 第49-50页 |
4.7.4 综合生态区 | 第50-51页 |
4.7.5 入口及人流分散区 | 第51-52页 |
4.8 景观规划设计亮点 | 第52-53页 |
4.8.1 理念创新 | 第52页 |
4.8.2 生态主题 | 第52页 |
4.8.3 植物性造景 | 第52-53页 |
4.9 道路系统 | 第53页 |
4.10照明设计 | 第53-54页 |
4.11景观小品设计 | 第54页 |
4.12植物配置设计 | 第54-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