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媒体形象危机及现状分析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媒体形象危机的概念及类型 | 第14-16页 |
一、媒体形象危机的概念阐释 | 第14-15页 |
二、媒体形象危机的类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引发媒体形象危机的原因 | 第16-23页 |
一、新闻报道失实 | 第16-18页 |
二、新闻报道低俗化 | 第18-19页 |
三、新闻报道有始无终 | 第19-20页 |
四、公共议题失语 | 第20-21页 |
五、舆论监督权力滥用 | 第21-22页 |
六、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透视我国媒体危机公关的不足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对国内媒体形象危机应对的缺失案例分析 | 第24-27页 |
一、从陈永洲事件看媒体自身危机公关的不足 | 第24-25页 |
二、从央视3.15打假遭质疑看央视危机应对的缺失 | 第25-27页 |
第二节 通过2014——2017年媒体危机探究我国媒体危机公关的不足 | 第27-34页 |
一、从虚假新闻形成因素透视媒体形象危机的原因 | 第27-33页 |
二、我国媒体在自身危机应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媒体危机公关的策略和思路研究 | 第35-43页 |
第一节 中国媒体危机公关管理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一、中国社会转型发展阶段的时代紧迫性 | 第35页 |
二、在风险社会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的要求 | 第35页 |
三、媒体实现自身的功能职责的必要途径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中国媒体危机公关管理的特殊性 | 第36页 |
一、媒体受众的复杂性 | 第36页 |
二、媒体产业属性的特殊性 | 第36页 |
第三节 媒体危机公关的原则 | 第36-39页 |
一、里杰斯特提出危机沟通“三T原则” | 第36-38页 |
二、游昌乔开创的危机公关5S原则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媒体危机公关的应对策略 | 第39-42页 |
一、危机预防阶段 | 第39-40页 |
二、危机处理阶段 | 第40-41页 |
三、危机恢复阶段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国外媒体危机公关经验对我国媒体的启示 | 第43-47页 |
第一节 从《纽约时报》的更正栏目看媒体危机公关 | 第43-44页 |
一、《纽约时报》更正栏目与我国媒体危机事件的比较 | 第43页 |
二、《纽约时报》的更正栏目对我国危机公关的启示 | 第43-44页 |
第二节 《世界新闻报》的“窃听门”分析媒体的危机公关 | 第44-45页 |
一、从“窃听门”事件分析媒体危机事件的影响 | 第44页 |
二、“窃听门”事件对我国媒体危机公关经验的借鉴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赫鲁晓夫演讲看媒体危机应对 | 第45-46页 |
一、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赫鲁晓夫演讲分析危机应对的策略 | 第45页 |
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赫鲁晓夫演讲中危机公关策略的启示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