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A型塞尼卡病毒概况 | 第7页 |
1.2 病毒的形态和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 第7-8页 |
1.3 SVA的流行病学 | 第8-10页 |
1.3.1 发生与分布 | 第8-9页 |
1.3.2 传染源 | 第9页 |
1.3.3 传播途径 | 第9页 |
1.3.4 易感动物 | 第9-10页 |
1.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0页 |
1.5 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 第10-12页 |
1.6 宿主对SVA病毒的免疫学反应 | 第12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SVA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 第13-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9页 |
2.1.1 病毒、细胞系 | 第13页 |
2.1.2 主要生物学试剂 | 第13-14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页 |
2.1.4 病毒的细胞分离培养 | 第14-15页 |
2.1.5 病毒RNA的提取 | 第15页 |
2.1.6 RT-PCR | 第15-16页 |
2.1.7 全基因组分片段PCR扩增及全基因组测定 | 第16-18页 |
2.1.8 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2.2 结果 | 第19-22页 |
2.2.1 病毒在IBRS-2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19-20页 |
2.2.2 SVA感染样品的RT-PCR检测结果 | 第20页 |
2.2.3 序列相似性分析 | 第20-21页 |
2.2.4 遗传进化关系分析 | 第21-22页 |
2.3 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SVA在细胞上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4-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3.1.1 病毒、细胞系及抗体 | 第24页 |
3.1.2 主要生物学试剂 | 第24-25页 |
3.1.3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3.1.4 观察细胞病变(CPE) | 第25-26页 |
3.1.5 病毒的增殖动态 | 第26页 |
3.1.6 蚀斑试验 | 第26页 |
3.1.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26-27页 |
3.1.8 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 | 第27页 |
3.2 结果 | 第27-39页 |
3.2.1 SVA在BHK-21细胞上的病变观察(CPE)和PCR鉴定 | 第27-28页 |
3.2.2 SVA在IBRS-2细胞上的生物学特性 | 第28-32页 |
3.2.3 SVA在ST细胞上的生物学特性 | 第32-36页 |
3.2.4 SVA在PK-15细胞上的生物学特性 | 第36-39页 |
3.3 讨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导师简介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