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气候的西藏建筑特色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主旨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 第12-22页 |
2.1 气候的定义和分类 | 第12-14页 |
2.1.1 气候定义 | 第12-13页 |
2.1.2 气候分类 | 第13-14页 |
2.2 气候要素对建筑的影响 | 第14-18页 |
2.2.1 太阳辐射 | 第15页 |
2.2.2 气温 | 第15-16页 |
2.2.3 大气湿度 | 第16页 |
2.2.4 风 | 第16-17页 |
2.2.5 降水 | 第17-18页 |
2.3 建筑对气候的适应 | 第18-22页 |
2.3.1 建筑选址、布局与空间处理 | 第18-19页 |
2.3.2 建筑结构 | 第19页 |
2.3.3 建筑构造 | 第19-20页 |
2.3.4 建筑材料 | 第20-21页 |
2.3.5 建筑节能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西藏气候特征分析 | 第22-31页 |
3.1 西藏概述 | 第22-24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3.1.2 海拔和气候 | 第22-23页 |
3.1.3 土地和能源 | 第23页 |
3.1.4 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 | 第23页 |
3.1.5 人口和民族 | 第23-24页 |
3.1.6 产业和旅游资源 | 第24页 |
3.2 西藏气候特征分析 | 第24-26页 |
3.2.1 太阳辐射 | 第24页 |
3.2.2 气温 | 第24-25页 |
3.2.3 降水 | 第25页 |
3.2.4 灾害性天气 | 第25-26页 |
3.2.5 总体气候特征 | 第26页 |
3.3 西藏建筑气候区划 | 第26-31页 |
3.3.1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 | 第26-28页 |
3.3.2 西藏的区划方式 | 第28-29页 |
3.3.3 西藏建筑气候区划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适应气候的西藏传统建筑特色 | 第31-49页 |
4.1 空间形态 | 第31-33页 |
4.1.1 建筑选址、体量和布局 | 第31-32页 |
4.1.2 建筑平面 | 第32页 |
4.1.3 建筑立面 | 第32页 |
4.1.4 聚落空间特征 | 第32-33页 |
4.2 结构材料 | 第33-37页 |
4.2.1 结构 | 第33-34页 |
4.2.2 材料 | 第34-37页 |
4.2.2.1 墙体材料 | 第35-36页 |
4.2.2.2 地面材料 | 第36页 |
4.2.2.3 墙体粉刷色彩材料 | 第36-37页 |
4.3 装饰色彩 | 第37-43页 |
4.3.1 装饰 | 第37-39页 |
4.3.2 色彩 | 第39-43页 |
4.3.2.1 建筑结构的色彩 | 第40-42页 |
4.3.2.2 色彩的构成艺术 | 第42-43页 |
4.4 人文背景 | 第43-44页 |
4.5 西藏建筑气候区划下的民居 | 第44-49页 |
4.5.1 藏南寒冷半干旱气候区民居 | 第45-46页 |
4.5.2 藏西北严寒干旱气候区民居 | 第46-47页 |
4.5.3 藏东温和湿润气候区民居 | 第47-49页 |
第五章 适应气候的西藏当代建筑特色创作 | 第49-66页 |
5.1 拉萨火车站 | 第49-54页 |
5.1.1 拉萨火车站概况 | 第49页 |
5.1.2 拉萨火车站的建筑空间分析 | 第49-51页 |
5.1.3 拉萨火车站的装饰色彩 | 第51-53页 |
5.1.4 拉萨火车站的建筑技术 | 第53-54页 |
5.1.5 小结 | 第54页 |
5.2 西藏博物馆 | 第54-57页 |
5.2.1 建筑概况 | 第54-55页 |
5.2.2 总平面规划 | 第55页 |
5.2.3 建筑设计 | 第55页 |
5.2.4 建筑造型 | 第55-56页 |
5.2.5 建筑造型之屋顶 | 第56页 |
5.2.6 建筑装饰 | 第56-57页 |
5.2.7 建筑节能 | 第57页 |
5.2.8 小结 | 第57页 |
5.3 西藏昌都昌庆街 | 第57-59页 |
5.3.1 工程背景 | 第57页 |
5.3.2 设计原则 | 第57-58页 |
5.3.3 总体设计 | 第58页 |
5.3.4 结合传统 | 第58-59页 |
5.3.5 小结 | 第59页 |
5.4 西藏阿里苹果小学 | 第59-62页 |
5.4.1 工程概况 | 第59-60页 |
5.4.2 材料 | 第60页 |
5.4.3 墙体 | 第60页 |
5.4.4 群落 | 第60-61页 |
5.4.5 单体 | 第61页 |
5.4.6 色彩 | 第61-62页 |
5.4.7 小结 | 第62页 |
5.5 西藏林芝南迦巴瓦接待站 | 第62-66页 |
5.5.1 工程概况 | 第62-63页 |
5.5.2 创作思想 | 第63页 |
5.5.3 建筑造型 | 第63-64页 |
5.5.4 建筑空间 | 第64页 |
5.5.5 建筑结构 | 第64-65页 |
5.5.6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关于气候与西藏建筑特色的思考 | 第66-68页 |
6.1 关于地域特色与气候 | 第66页 |
6.2 关于西藏传统建筑特色与气候 | 第66-67页 |
6.3 关于适应气候的西藏当代建筑特色创作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