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四轮机器人着地模型及控制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非结构化地面移动机器人结构型式的发展概述第10-14页
        1.2.1 走形部的机械拓扑结构设计第10-14页
        1.2.2 走形部的拓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第14页
    1.3 移动机器人平衡机构具体实现机构的发展概述第14-16页
        1.3.1 移动机器人平衡机构具体实现结构第14-16页
        1.3.2 移动机器人平衡机构发展趋势第16页
    1.4 主动适应式悬架机器人控制方法的发展概述第16-17页
        1.4.1 主动适应式悬架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第16-17页
        1.4.2 主动适应式悬架机器人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第17页
    1.5 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发展概述第17-19页
        1.5.1 关于开放的控制器分类第17-18页
        1.5.2 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第18-19页
    1.6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6.1 研究的目的第19页
        1.6.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四轮机器人结构设计第20-25页
    2.1 机器人悬架设计第20-21页
        2.1.1 设计需求第20页
        2.1.2 机器人悬架结构方案选择第20-21页
    2.2 主动适应式悬架结构第21-24页
        2.2.1 主动调节部分第21-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四轮机器人运动学研究与稳定性分析第25-33页
    3.1 四轮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25-28页
        3.1.1 拓扑结构分析第25-26页
        3.1.2 单链运动学分析第26-27页
        3.1.3 躯体并联运动学分析第27-28页
    3.2 四轮机器人稳定性评价方法第28-32页
        3.2.1 支撑面压力中心方程第28-30页
        3.2.2 稳定性分析与判定准则第30-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四轮机器人着地控制模型第33-43页
    4.1 四轮机器人力学模型第33-35页
    4.2 基于着地模型的躯体姿态保持第35-37页
        4.2.1 四轮着地模型第35-36页
        4.2.2 轮力补偿第36-37页
    4.3 四轮机器人轮力阻抗控制第37-42页
        4.3.1 阻抗控制原理第37-38页
        4.3.2 机器人轮阻抗控制第38-39页
        4.3.3 轮与地面接触等效模型第39-40页
        4.3.4 基于阻抗控制的力跟踪第40-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四轮机器人着地主从控制系统研究第43-52页
    5.1 嵌入式多关节伺服控制器的研究第43-44页
        5.1.1 控制系统设计要求第43页
        5.1.2 嵌入式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第43-44页
    5.2 主从控制模块第44-51页
        5.2.1 单片机模块的资源分配第44-47页
        5.2.2 直线电机驱动器及加减速程序控制设计第47-49页
        5.2.3 SMBUS 通信功能实现第49-50页
        5.2.4 主从控制模块的程序流程图第50-51页
    5.3 本章小节第51-52页
第六章 四轮机器人着地实验研究第52-59页
    6.1 四轮机器人实验系统介绍第52-53页
    6.2 弹簧标定及实验验证第53-58页
        6.2.1 弹簧标定实验第53-55页
        6.2.2 车体悬架重构姿态实验第55-57页
        6.2.3 非平坦路面四轮着地实验第57-58页
    6.3 本章小节第58-59页
总结和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结构化环境中基于群体智能的多机器人地图构建
下一篇:海南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