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内外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5页
    1.1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一般特性第14-16页
        1.1.1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性质第14页
        1.1.2 蛋白类药物的特性第14-16页
    1.2 蛋白质传递的挑战性第16-17页
    1.3. 蛋白质传递的方法第17-21页
        1.3.1 生物可降解微球作为蛋白质传递系统第18-19页
        1.3.2 微球的制备方法第19-20页
        1.3.3 微球中药物的释放第20-21页
    1.4 蛋白质的稳定性第21-22页
    1.5 蛋白质微球的其他问题第22-24页
        1.5.1 微球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第22-23页
        1.5.2 蛋白质微球的监管问题第23-24页
    1.6 结论和展望第24-25页
第二章 外水相中NaCl对S/O/W法制备的牛血清白蛋白PLGA缓释微球性质的影响第25-40页
    2.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25页
        2.1.1 实验仪器第25页
        2.1.2 实验材料第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8页
        2.2.1 牛血清白蛋白微粒的制备第25-26页
        2.2.2 牛血清白蛋白微球的制备第26页
        2.2.3 外水相中NaCl浓度对内外相物质交换的影响第26-27页
        2.2.4 外水相NaCl浓度对微球性质的影响第27-28页
        2.2.5 微球制备过程中外水相NaCl浓度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第28页
        2.2.6 微球制备过程中外水相NaCl浓度对微球释放过程的影响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8页
        2.3.1 蛋白质微粒的表观及粒度第28-31页
        2.3.2 外水相中NaCl浓度对内外相物质交换的影响第31-32页
        2.3.3 外水相NaCl浓度对微球性质的影响第32-37页
        2.3.4 微球制备过程中外水相NaCl浓度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第37页
        2.3.5 微球制备过程中外水相NaCl浓度对微球释放过程的影响第37-38页
    2.4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rhEPO微球的制备、性质及体内外研究第40-66页
    3.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40-44页
        3.1.1 实验仪器第40页
        3.1.2 实验材料第40-44页
    3.2 实验方法第44-48页
        3.2.1 rhEPO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第44-45页
        3.2.2 rhEPO微球的特征第45-47页
        3.2.3 rhEPO的体内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第47页
        3.2.4 rhEPO微球体内外释放的相关性第47页
        3.2.5 微球的毒理学第47-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64页
        3.3.1 rhEPO微球的特征第48-55页
        3.3.2 rhEPO的体内药效学第55-59页
        3.3.3 rhEPO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第59-62页
        3.3.4 rhEPO微球体内外释放的相关性第62-63页
        3.3.5 微球的毒理学第63-64页
    3.4 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附录第74-75页
后记(含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命·自由·美--嵇康生命美学思想探究
下一篇:9-硝基喜树碱叶酸聚合物胶束肿瘤靶向递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