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第2章 我国两种企业法律职业制度形式及其比较分析 | 第12-17页 |
2.1 我国两种企业法律职业制度形式 | 第12-14页 |
2.1.1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 第12-13页 |
2.1.2 公司律师制度 | 第13-14页 |
2.2 公司律师制度与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比较分析 | 第14-17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法律职业制度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7-22页 |
3.1 我国企业法律职业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3.1.1 两种制度准入条件不统一 | 第17页 |
3.1.2 两种制度规定相互矛盾冲突 | 第17-18页 |
3.1.3 两种制度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辖 | 第18-19页 |
3.2 我国企业法律职业制度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19-22页 |
3.2.1 缺乏对企业法律职业制度的合理规划与研究 | 第19-20页 |
3.2.2 法律服务市场竞争和管理机制不够规范 | 第20页 |
3.2.3 政治权力的分割化 | 第20-22页 |
第4章 对国外企业法律职业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 第22-26页 |
4.1 国外企业法律职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22-23页 |
4.2 国外企业法律职业制度的特点 | 第23-24页 |
4.3 对建构我国企业法律职业的启示 | 第24-26页 |
第5章 建构我国企业法律职业制度的路径与方向 | 第26-37页 |
5.1 短期而言,企业根据各自利益需要,选择适两种制度 | 第26-27页 |
5.2 长期而言,取消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完善的公司律师制 | 第27-37页 |
5.2.1 实现企业法律顾问与公司律师制度的统一 | 第28-29页 |
5.2.2 修改律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 第29-30页 |
5.2.3 加强对公司律师的监管 | 第30-31页 |
5.2.4 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和工作机制 | 第31-35页 |
5.2.5 发挥行业组织协会的重要作用 | 第35-3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