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及行车安全性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地震作用下的车辆—桥梁动态相互作用第15-26页
        1.2.1 列车桥梁耦合振动分析第15-16页
        1.2.2 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研究进展第16-22页
        1.2.3 地震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进展第22-2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6-28页
第2章 地震作用下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第28-59页
    2.1 地震作用下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动力相互作用原理第28-29页
    2.2 地震作用下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第29页
    2.3 地震作用下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模型第29-57页
        2.3.1 车辆动力学模型第30-34页
        2.3.2 轨道结构动力学模型第34-38页
        2.3.3 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第38-42页
        2.3.4 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模型第42-45页
        2.3.5 桥轨动态相互作用模型第45-48页
        2.3.6 系统激扰模型第48-57页
        2.3.7 地震作用下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第57页
    2.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3章 地震作用下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动力相互作用仿真计算程序的编制第59-72页
    3.1 地震作用下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运动方程的数值积分方法第59-61页
        3.1.1 新型快速显式积分法第59-60页
        3.1.2 Newmark-β法第60-61页
    3.2 地震作用下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计算程序第61-65页
        3.2.1 程序简介第61页
        3.2.2 程序流程第61-65页
    3.3 仿真计算程序的验证第65-71页
        3.3.1 商用软件计算结果对比第65-66页
        3.3.2 现场试验验证第66-71页
    3.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4章 一致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分析第72-116页
    4.1 分析条件第73-74页
    4.2 高速铁路桥梁自振特性分析第74-80页
        4.2.1 多跨简支梁桥自振特性分析第74-76页
        4.2.2 连续梁桥自振特性分析第76-80页
    4.3 仅考虑地震作用时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特征分析第80-92页
        4.3.1 多跨简支梁桥第80-86页
        4.3.2 连续梁桥第86-92页
    4.4 地震激励与不平顺激励双重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特征分析第92-100页
        4.4.1 多跨简支梁桥第93-98页
        4.4.2. 连续梁桥第98-100页
    4.5 地震强度对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第100-107页
        4.5.1 多跨简支梁桥第101-105页
        4.5.2 连续梁桥第105-107页
    4.6 地震的频谱特性对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第107-115页
    4.7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5章 非一致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分析第116-147页
    5.1 分析条件第116-120页
    5.2 非一致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特征分析第120-134页
        5.2.1 第一类场地非一致地震作用第121-124页
        5.2.2 第二类场地非一致地震作用第124-128页
        5.2.3 第三类场地非一致地震作用第128-131页
        5.2.4 第四类场地非一致地震作用第131-133页
        5.2.5 不同场地地震波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特征的比较第133-134页
    5.3 非一致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系统的响应规律第134-145页
        5.3.1 车辆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第134-141页
        5.3.2 桥梁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第141-145页
        5.3.3 行波效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第145页
    5.4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第6章 非一致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过桥的安全性分析第147-167页
    6.1 分析条件第147-148页
    6.2 地震强度对高速行车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第148-164页
        6.2.1 脱轨系数第148-153页
        6.2.2 轮重减载率第153-158页
        6.2.3 轮轴横向力第158-163页
        6.2.4 地震强度对高速行车安全性指标影响的综合比较第163-164页
    6.3 高速列车安全过桥对行车速度和地震强度的限值要求第164-165页
    6.4 关于非一致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过桥安全性的几点思考第165-166页
    6.5 本章小结第166-167页
结论与展望第167-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导热炭材料的制备研究
下一篇:超级电容器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