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合成纤维论文

溶液共聚制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用纺丝液的模型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13-16页
第1章 前言第16-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碳纤维简介第17页
    1.3 聚合过程与碳纤维性能的关系第17-21页
        1.3.1 PAN分子特性要求第18-20页
        1.3.2 PAN的合成方法第20-21页
    1.4 丙烯腈溶液共聚动力学研究现状第21-25页
        1.4.1 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及其引发效率第22页
        1.4.2 竞聚率测算第22-23页
        1.4.3 共聚物组成与序列分布第23页
        1.4.4 共聚合速率第23-25页
        1.4.5 聚合反应器模型第25页
    1.5 反应器选型定性分析第25-28页
        1.5.1 流动与混合第26页
        1.5.2 凝胶问题第26-27页
        1.5.3 PFR的可行性第27-28页
    1.6 几类可借鉴的反应器第28-32页
        1.6.1 组合式搅拌釜第28页
        1.6.2 连续搅拌塔/卧式反应器第28-31页
        1.6.3 连续环管式反应器第31页
        1.6.4 反应器比较分析第31-32页
    1.7 课题研究目的、思路及内容第32-33页
第2章 基础动力学参数测定第33-46页
    2.1 实验部分第34-36页
        2.1.1 原料纯化第34页
        2.1.2 聚合反应第34-35页
        2.1.3 量气法测定AIBN分解速率第35页
        2.1.4 压膜称重法测转化率第35页
        2.1.5 元素分析样品的纯化处理第35-36页
        2.1.6 聚合物组成测试第3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2.2.1 AN-IA的竞聚率测算第36-39页
        2.2.2 AIBN在DMSO中的分解速率第39-41页
        2.2.3 AN溶液均聚的集总速率常数第41-42页
        2.2.4 红外光谱测定竞聚率第42-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偶氮二异丁腈在DMSO中对丙烯腈的引发效率第46-64页
    3.1 理论分析第47-52页
        3.1.1 链引发及引发效率定义第47-49页
        3.1.2 引发效率模型第49-50页
        3.1.3 初始自由基的扩散系数第50-51页
        3.1.4 稳态法求引发效率第51-52页
    3.2 实验部分第52页
        3.2.1 原料纯化第52页
        3.2.2 聚合反应第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3.3.1 体积收缩系数第52-53页
        3.3.2 反应偏离理想状态的原因第53-57页
        3.3.3 自由体积理论模型参数计算第57-59页
        3.3.4 引发效率模型辨识第59-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丙烯腈与衣康酸在DMSO中的共聚速率第64-80页
    4.1 理论部分第65-69页
        4.1.1 共聚速率方程第65-67页
        4.1.2 参数估计第67-69页
    4.2 实验部分第69-71页
        4.2.1 原料纯化第69页
        4.2.2 聚合装置第69-70页
        4.2.3 实验设计第70-71页
        4.2.4 聚合过程第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78页
        4.3.1 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第71-73页
        4.3.2 引发剂含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第73-74页
        4.3.3 单体含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第74-75页
        4.3.4 衣康酸用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第75-78页
        4.3.5 搅拌速率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第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聚丙烯腈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第80-108页
    5.1 均聚动力学模型第81-87页
        5.1.1 均聚反应机理第81页
        5.1.2 间歇均聚矩量衡算方程第81-85页
        5.1.3 均聚平均分子量分布第85-87页
    5.2 共聚动力学模型第87-96页
        5.2.1 共聚反应机理第87-88页
        5.2.2 间歇共聚矩量衡算方程第88-90页
        5.2.3 扩散控制模型第90-91页
        5.2.4 模型求解第91-96页
    5.3 实验部分第96页
        5.3.1 原料和实验设计第96页
        5.3.2 分子量测试第96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96-107页
        5.4.1 均聚过程反应特性分析第96-99页
        5.4.2 共聚过程反应特性分析第99-105页
        5.4.3 高分子量PAN制备第105-107页
    5.5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6章 共聚过程体系零切粘度的动态测定及理论分析第108-118页
    6.1 实验部分第109-110页
        6.1.1 原料与聚合第109页
        6.1.2 粘度与转化率测定第109-110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10-117页
        6.2.1 等温条件验证第110-112页
        6.2.2 零切粘度关联式第112-113页
        6.2.3 参数估计第113-114页
        6.2.4 粘度调控方法第114-116页
        6.2.5 体系比热容估算第116-117页
    6.3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7章 卧管式反应器内高粘流体的RTD在线测定及搅拌器选型第118-134页
    7.1 实验部分第119-121页
        7.1.1 模拟物料选择依据第119页
        7.1.2 冷模装置与操作过程第119页
        7.1.3 检测原理第119-121页
    7.2 RTD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1-126页
        7.2.1 降噪处理第121页
        7.2.2 检测系统可行性验证第121-122页
        7.2.3 物料粘度对RTD的影响第122-124页
        7.2.4 转速与流量对RTD的影响第124页
        7.2.5 停留时间分布预测第124-126页
        7.2.6 局部RTD检测方法第126页
    7.3 搅拌器选型及设计第126-131页
        7.3.1 设计目标第126页
        7.3.2 设计原理第126-127页
        7.3.3 搅拌器外形结构第127-131页
    7.4 200L间歇聚合小试平台简介第131-133页
        7.4.1 主要设备一览第131-132页
        7.4.2 平台照片第132-133页
    7.5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8章 总结及展望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2P结构的广域分布式存储相关技术研究
下一篇:钯催化的芳香羧酸参与的脱羧偶联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