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QED系统中量子关联的理论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量子信息学的诞生与发展 | 第10-13页 |
1.1.1 量子计算 | 第10-11页 |
1.1.2 量子通讯 | 第11-12页 |
1.1.3 量子密码 | 第12-13页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6页 |
2 量子信息学基础 | 第16-34页 |
2.1 量子比特 | 第16-18页 |
2.2 密度矩阵 | 第18-20页 |
2.3 量子关联Ⅰ:量子纠缠 | 第20-23页 |
2.3.1 相对熵纠缠度 | 第21-22页 |
2.3.2 Negativity | 第22页 |
2.3.3 形成纠缠度与Concurrence | 第22-23页 |
2.4 量子关联Ⅱ:量子discord | 第23-27页 |
2.4.1 信息论量子discord | 第24-25页 |
2.4.2 几何量子discord | 第25-26页 |
2.4.3 相对熵量子discord | 第26-27页 |
2.5 腔QED系统简介 | 第27-30页 |
2.6 量子主方程 | 第30-34页 |
3 微腔散射强度对量子纠缠的影响 | 第34-44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34页 |
3.2 理论模型 | 第34-36页 |
3.3 大失谐条件下h的作用 | 第36-38页 |
3.4 共振条件下h的作用 | 第38-42页 |
3.5 小结 | 第42-44页 |
4 白噪声诱导的量子discord | 第44-52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44-45页 |
4.2 理论模型 | 第45-46页 |
4.3 噪声驱动原子 | 第46-49页 |
4.4 噪声驱动腔模 | 第49-50页 |
4.5 噪声同时驱动原子和腔模 | 第50-51页 |
4.6 小结 | 第51-52页 |
5 泄漏腔中的量子隐形传态 | 第52-60页 |
5.1 背景介绍 | 第52-53页 |
5.2 未知量子态的隐形传态方案 | 第53-58页 |
5.3 小结 | 第58-60页 |
6 几何量子discord的直接测量方案 | 第60-66页 |
6.1 研究背景 | 第60页 |
6.2 直接测量几何量子discord | 第60-65页 |
6.3 小结 | 第65-66页 |
7 量子态的非破坏测量 | 第66-90页 |
7.1 研究背景 | 第66-67页 |
7.2 非破坏测量Werner态 | 第67-73页 |
7.2.1 理论模型 | 第67-69页 |
7.2.2 实验方案 | 第69-73页 |
7.2.3 小结 | 第73页 |
7.3 利用耗散过程的非破坏测量 | 第73-78页 |
7.4 非破坏识别Bell对角态 | 第78-90页 |
7.4.1 理论模型 | 第78-83页 |
7.4.2 实验方案 | 第83-87页 |
7.4.3 小结 | 第87-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