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课题的来源及目的 | 第10-11页 |
1.3 足底穴位等效电阻模型 | 第11-13页 |
1.3.1 等效电路的模型 | 第11-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1.4.1 国内外经络穴位研究历程 | 第13-14页 |
1.4.2 国内外足底穴位按摩的研究 | 第14-16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 | 第16-17页 |
第2章 瘫痪病体足底穴位探测按摩仪的机构设计 | 第17-25页 |
2.1 机构的介绍 | 第17页 |
2.2 信号采集系统 | 第17-18页 |
2.3 探测头和按摩头 | 第18页 |
2.4 步进电机的轨道设计以及步进电机选择 | 第18-22页 |
2.4.1 步进电机的轨道设计 | 第18-21页 |
2.4.2 步进电机的选择 | 第21-22页 |
2.5 实物的制作 | 第22-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瘫痪病体足底穴位探测按摩仪的硬件设计 | 第25-44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主控制芯片的选择 | 第25-27页 |
3.3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方案 | 第27-28页 |
3.4 F2812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28-31页 |
3.4.1 TMS320F2812外围电路 | 第28-29页 |
3.4.2 复位电路 | 第29-30页 |
3.4.3 时钟电路 | 第30页 |
3.4.4 在线调试JTAG电路 | 第30-31页 |
3.5 足底信号的处理电路 | 第31-32页 |
3.6 足底信号的选通电路 | 第32-33页 |
3.7 CD4067选通电路 | 第33-35页 |
3.7.1 74LS138芯片介绍 | 第33-34页 |
3.7.2 CD4067选通电路 | 第34-35页 |
3.8 步进电机的控制电路 | 第35-39页 |
3.8.1 驱动芯片的介绍 | 第35-37页 |
3.8.2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37-39页 |
3.9 电源的设计 | 第39-42页 |
3.9.1 +5V转+3.3V电路 | 第39-40页 |
3.9.2 +1.8V电路 | 第40页 |
3.9.3 +12V和-12V电压电路 | 第40-42页 |
3.10 RS232接口电路 | 第42-43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瘫痪病体足底穴位探测按摩仪的软件设计 | 第44-55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下位机的程序设计 | 第44-49页 |
4.2.1 下位机的程序设计框图 | 第44-45页 |
4.2.2 相关DSP模块介绍 | 第45-49页 |
4.3 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49-51页 |
4.3.1 用户界面的介绍 | 第49-50页 |
4.3.2 串口通信技术 | 第50-51页 |
4.4 数据的处理程序设计 | 第51-54页 |
4.4.1 VC++中调用MATLAB程序相关介绍 | 第51-53页 |
4.4.2 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4.4.3 穴位点位置的显示 | 第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瘫痪病体足底穴位探测按摩仪的系统实验 | 第55-62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步进电机的仿真以及调试实验 | 第55-56页 |
5.3 电路板的测试实验 | 第56-57页 |
5.4 系统实验 | 第57-58页 |
5.5 测试结果及准确度分析 | 第58-61页 |
5.5.1 测试实验 | 第58页 |
5.5.2 误差解决方法 | 第58-60页 |
5.5.3 准确度分析 | 第60-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1 瘫痪病体足底探测按摩系统机构部分足底探测板装配图 | 第68-69页 |
附录2 瘫痪病体足底穴位探测按摩系统硬件设计图 | 第69-70页 |
附录3 瘫痪病体足底探测按摩系统整体结构图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