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板论文

碳纤维布加固板的承载力计算和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CFRP 材料的发展现状第9-12页
        1.1.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 传统的结构加固方法第12-14页
        1.2.1 增大截面加固法第12-13页
        1.2.2 外包钢加固法第13页
        1.2.3 预应力加固法第13-14页
        1.2.4 粘钢加固法第14页
    1.3 CFRP 加固技术第14-17页
        1.3.1 纤维材料的技术优势第15-16页
        1.3.2 CFRP 加固的施工工艺第16-17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CFRP 材料加固受弯构件基本理论及破坏模式第18-32页
    2.1 混凝土与 CFRP 的强度粘结第18-24页
        2.1.1 经验模型第18-19页
        2.1.2 断裂力学的模型第19-22页
        2.1.3 简化设计公式第22-23页
        2.1.4 各种粘结强度模型的比较第23-24页
    2.2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计算第24-27页
        2.2.1 平截面假定第24页
        2.2.2 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第24-26页
        2.2.3 CFRP 片材厚度第26页
        2.2.4 受弯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第26-27页
    2.3 破坏模式第27-29页
        2.3.1 弯曲破坏第27页
        2.3.2 CFRP 板端部剥离破坏第27-29页
        2.3.3 中部裂缝引起的界面剥离第29页
    2.4 截面极限应变计算方法第29-31页
        2.4.1 截面极限应变类型及其界限条件第29-30页
        2.4.2 碳纤维片材的应变变化范围和适用条件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混凝土和钢筋的分析模型研究第32-43页
    3.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第32-37页
        3.1.1 混凝土本构模型简介第32-34页
        3.1.2 混凝土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第34-37页
    3.2 钢筋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方法第37-40页
        3.2.1 钢筋的本构关系第37-39页
        3.2.2 有限元的非线性分析的特点第39-40页
    3.3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主要数学模型第40-42页
        3.3.1 混凝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第40页
        3.3.2 钢筋的数学模型第40-41页
        3.3.3 混凝土开裂数学模型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板的有限元分析第43-65页
    4.1 工程概况第43-47页
        4.1.1 工程现状第43页
        4.1.2 加固原因第43-46页
        4.1.3 加固方案的初选第46-47页
    4.2 ANSYS 软件介绍第47-48页
        4.2.1 通用有限元软件介绍第47页
        4.2.2 ANSYS 模型第47-48页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8-53页
        4.3.1 单元的选择第48-49页
        4.3.2 建模参数第49-50页
        4.3.3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50-51页
        4.3.4 网格划分第51-52页
        4.3.5 边界条件及荷载施加第52页
        4.3.6 求解第52-53页
    4.4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53-61页
        4.4.1 应力分析第53-57页
        4.4.2 挠度第57-59页
        4.4.3 裂缝第59-61页
    4.5 对加固成本的分析第61-62页
    4.6 承载力计算第62-63页
    4.7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冷地区单面采光教学建筑窗洞尺寸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海岛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长山群岛控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