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的网络安全漏洞分析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网络漏洞分析原理与研究历史 | 第10-11页 |
1.2.2 攻击图的产生方法 | 第11-13页 |
1.2.3 基于攻击图的漏洞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1.2.4 总结和对比 | 第14-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逻辑的漏洞形式化描述 | 第19-25页 |
2.1 基本思想 | 第19页 |
2.2 网络漏洞发掘中相关术语和定义 | 第19-21页 |
2.2.1 漏洞 | 第19-20页 |
2.2.2 漏洞的发掘 | 第20页 |
2.2.3 发掘漏洞的条件 | 第20-21页 |
2.3 网络配置形式化描述 | 第21-23页 |
2.3.1 形式化描述 | 第21-22页 |
2.3.2 网络示例 | 第22-23页 |
2.4 漏洞形式化描述 | 第23页 |
2.5 漏洞发掘条件形式化描述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逻辑的攻击图生成方法 | 第25-32页 |
3.1 攻击图的定义 | 第25-26页 |
3.2 攻击序列的定义 | 第26-28页 |
3.2.1 攻击序列的定义 | 第26页 |
3.2.2 Horn 子句的推理方法 | 第26-27页 |
3.2.3 攻击序列推理过程 | 第27-28页 |
3.3 攻击图实例 | 第28-29页 |
3.4 基于攻击路径长度的安全增强方案 | 第29-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权重的攻击图分析方法 | 第32-41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32-33页 |
4.2 基于权重的攻击图依赖关系 | 第33-35页 |
4.2.1 攻击图重定义 | 第33-34页 |
4.2.2 顶点的分类 | 第34-35页 |
4.2.3 弧的分类 | 第35页 |
4.3 权重的设置和计算 | 第35-37页 |
4.3.1 弧权重的设置 | 第35-36页 |
4.3.2 发掘顶点权重的设置 | 第36页 |
4.3.3 条件顶点权重的分配 | 第36-37页 |
4.4 基于权重的攻击图度量方法 | 第37-40页 |
4.4.1 攻击序列的度量 | 第37-38页 |
4.4.2 攻击资源的度量 | 第38页 |
4.4.3 度量实例 | 第38-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网络漏洞分析原型系统 | 第41-60页 |
5.1 系统设计框架 | 第41-43页 |
5.1.1 用户界面 | 第41-42页 |
5.1.2 底层分析模块 | 第42-43页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第43-53页 |
5.2.1 网络配置信息描述 | 第43-49页 |
5.2.2 网络漏洞分析算法 | 第49-52页 |
5.2.3 攻击图的显示 | 第52-53页 |
5.3 攻击图分析比较 | 第53-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