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点运行效率计算及车辆停靠组织优化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3 公交站点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1 公交站点停靠时间 | 第17-18页 |
1.3.2 公交站点通行能力研究 | 第18页 |
1.3.3 公交站点运行效率评价 | 第18-19页 |
1.3.4 公交运行组织优化 | 第19页 |
1.3.5 综合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页 |
1.5 研究框架结构 | 第20-22页 |
1.6 小结 | 第22-24页 |
第2章 公交站点车辆运行及影响路段交通特性 | 第24-52页 |
2.1 公交站点定义及分类 | 第24-28页 |
2.1.1 根据设置位置分类 | 第24-25页 |
2.1.2 根据设置方法分类 | 第25-26页 |
2.1.3 根据站台形式分类 | 第26-28页 |
2.2 公交站点车辆到达特征 | 第28-38页 |
2.2.1 公交站点车辆到达概率函数拟合 | 第28-31页 |
2.2.2 公交站点车辆到达理论模型标定 | 第31-38页 |
2.3 公交站点车辆停靠特征 | 第38-43页 |
2.3.1 停靠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页 |
2.3.2 停靠时间理论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2.3.3 停靠时间概率分布函数拟合 | 第41-43页 |
2.3.4 停靠时间时变特性 | 第43页 |
2.4 公交站点影响路段的通行能力计算 | 第43-50页 |
2.4.1 理论分析 | 第44-45页 |
2.4.2 直线式站点影响路段通行能力计算 | 第45-46页 |
2.4.3 港湾式公交站点影响路段通行能力计算 | 第46-47页 |
2.4.4 模型验证 | 第47-48页 |
2.4.5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2.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公交站点车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 第52-68页 |
3.1 基本概念 | 第52-53页 |
3.2 公交站点通行能力研究概述 | 第53-54页 |
3.3 公交站点车辆行驶行为分析 | 第54-56页 |
3.4 模型假设 | 第56页 |
3.5 直线式公交站点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 第56-60页 |
3.5.1 单泊位直线式站点通行能力计算 | 第56-58页 |
3.5.2 两泊位直线式站点通行能力计算 | 第58-59页 |
3.5.3 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3.6 港湾式公交站点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 第60-64页 |
3.6.1 单泊位港湾式站点通行能力计算 | 第60-61页 |
3.6.2 两泊位港湾式站点通行能力计算 | 第61-62页 |
3.6.3 等待时间分布函数的确定 | 第62-63页 |
3.6.4 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3.7 模型验证 | 第64-66页 |
3.7.1 实测验证 | 第64-65页 |
3.7.2 仿真验证 | 第65-66页 |
3.8 公交站点通行能力推荐值 | 第66-67页 |
3.9 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公交站点延误计算模型 | 第68-88页 |
4.1 排队系统相关理论基础 | 第68-70页 |
4.1.1 排队系统组成 | 第68-69页 |
4.1.2 排队系统表达 | 第69页 |
4.1.3 随机过程相关理论 | 第69-70页 |
4.2 公交站点排队模型 | 第70-71页 |
4.3 直线式公交站点延误计算 | 第71-80页 |
4.3.1 单泊位直线式公交站点延误计算 | 第71-74页 |
4.3.2 两泊位直线式公交站点延误计算模型 | 第74-80页 |
4.4 港湾式公交站点延误计算 | 第80-83页 |
4.4.1 港湾式公交站点的出站延误计算 | 第80-82页 |
4.4.2 单泊位港湾式公交站点延误计算 | 第82页 |
4.4.3 两泊位港湾式公交站点延误计算 | 第82-83页 |
4.5 模型验证 | 第83-85页 |
4.5.1 实测验证 | 第83-84页 |
4.5.2 仿真验证 | 第84-85页 |
4.6 公交站点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 第85-86页 |
4.7 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公交站点车辆停靠组织优化方法 | 第88-118页 |
5.1 公交站点运行效率提升对策分析 | 第88-89页 |
5.2 交通方式出行时间计算 | 第89-94页 |
5.2.1 公交出行时间计算模型 | 第89-92页 |
5.2.2 小汽车出行时间计算模型 | 第92-94页 |
5.3 直线分离式公交站点多线路分配模型 | 第94-99页 |
5.3.1 假设条件 | 第95页 |
5.3.2 分配模型 | 第95-97页 |
5.3.3 求解方法 | 第97-99页 |
5.4 公交车辆跳站运行概述 | 第99页 |
5.5 单线路公交跳站运行优化模型 | 第99-103页 |
5.5.1 假设条件 | 第100页 |
5.5.2 优化模型 | 第100-102页 |
5.5.3 求解方法 | 第102-103页 |
5.6 多线路公交跳站运行优化模型 | 第103-106页 |
5.6.1 假设条件 | 第103-104页 |
5.6.2 优化模型 | 第104-105页 |
5.6.3 求解方法 | 第105-106页 |
5.7 实例验证 | 第106-116页 |
5.7.1 研究区域 | 第106-107页 |
5.7.2 交通调查与数据处理 | 第107-109页 |
5.7.3 公交站点多线路分配方案设计 | 第109-111页 |
5.7.4 单线路公交跳站运行方案设计 | 第111-113页 |
5.7.5 多线路公交跳站运行方案设计 | 第113-115页 |
5.7.6 综合效果分析 | 第115-116页 |
5.8 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118-119页 |
6.2 创新成果 | 第11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19-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28-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