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中医诊断学论文

掌纹诊病之理论研究

提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部分 中医掌纹诊病理论第9-37页
    一、望诊的内涵及发展第9-16页
    二、全息理论发展第16-18页
        (一) 生物全息概论第16页
        (二) 生物全息理论第16-18页
    三、中医全息诊断理论应用第18-21页
        (一) 中医全息理论第18-19页
        (二) 中医全息诊断学第19-21页
    四、掌纹的历史第21页
    五、掌纹诊病理论第21-37页
        (一) 中医手诊源流第21-25页
        (二) 掌纹的现代研究第25-29页
        (三) 中医掌纹诊断学的学术思想第29-30页
        (四) 中医掌纹诊断学的主要内容第30-31页
        (五) 掌纹的形成第31-33页
        (六) 掌纹与脏腑第33-34页
        (七) 掌纹与经络第34-35页
        (八) 掌纹与体质第35页
        (九) 掌纹与疾病第35-37页
第二部分 掌纹诊病临床应用第37-115页
    一、掌纹应用第37-78页
        (一) 掌部脏腑位置第37-51页
        (二) 掌部区域划分第51-57页
        (三) 掌肤掌色意义第57-62页
        (四) 十四条主掌纹及意义第62-70页
        (五) 八种病理纹第70-73页
        (六) 掌纹的深、浅、消、长第73-74页
        (七) 少纹掌第74页
        (八) 指诊第74-77页
        (九) 掌纹诊病基本要领第77-78页
    二、掌纹案例分析第78-115页
        (一) 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第78-80页
        (二) 肝脏损伤第80-82页
        (三) 胆囊炎(胆胀、胁痛)第82-83页
        (四) 心肌缺血(胸痹)第83-86页
        (五) 高血压(风眩、眩晕、头风)第86-87页
        (六) 低血压(虚劳、眩晕)第87-90页
        (七) 肾虚耳鸣第90-91页
        (八) 泌尿道炎症(淋证)第91-92页
        (九)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第92-93页
        (十) 糖尿病(消渴)第93-94页
        (十一) 高血脂(中医无高血脂的病名,属痰浊、痰痹范畴.)第94-96页
        (十二) 头痛偏头痛第96-98页
        (十三) 女性常见疾病诊断第98-105页
        (十四) 乳腺增生(乳癖、乳核)第105-107页
        (十五) 不育第107-108页
        (十六) 前列腺肥大(癃闭、淋症、精癃)第108-110页
        (十七)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第110-112页
        (十八) 过敏体质第112-113页
        (十九) 肿瘤第113-115页
结语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参考书目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查新报告第120-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芪甲苷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棉花GhCIPK6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