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杂质对直拉硅单晶中原生缺陷以及热处理诱生缺陷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17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本研究的目的第14页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内容提要第14-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47页
    2.1 引言第17-18页
    2.2 直拉硅单晶中的氧沉淀第18-27页
        2.2.1 氧沉淀的形核第18-21页
        2.2.2 氧沉淀的影响因素第21-24页
        2.2.3 氧沉淀的表征手段第24-27页
    2.3 快速热处理(RTP)第27-32页
        2.3.1 RTP引入空位机理第27-29页
        2.3.2 RTP注入的空位浓度第29页
        2.3.3 RTP对氧沉淀影响第29-31页
        2.3.4 魔幻洁净区工艺第31-32页
    2.4 直拉硅中的空洞型缺陷第32-45页
        2.4.1 void缺陷的形核第34-35页
        2.4.2 原生缺陷形成理论第35-40页
        2.4.3 空洞型缺陷表征手段第40-43页
        2.4.4 掺杂剂对原生缺陷的影响第43-45页
    2.5 本文研究方向的提出第45-47页
第三章 实验样品和研究方法第47-53页
    3.1 实验样品与制备第47-49页
    3.2 热处理设备第49页
        3.2.1 常规热处理炉第49页
        3.2.2 快速热处理炉(RTP)第49页
    3.3 主要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第49-53页
        3.3.1 扫描红外显微镜(SIRM)第49-50页
        3.3.2 四探针第50-51页
        3.3.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51-52页
        3.3.4 择优腐蚀和光学显微镜第52-53页
第四章 热处理对重掺杂直拉硅单晶电学性能的影响第53-61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实验第53-54页
        4.2.1 实验样品第53-54页
        4.2.2 实验过程第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0页
        4.3.1 原生重掺As硅片中掺杂剂的电活性第54-55页
        4.3.2 RTP热处理温度对N型重掺直拉硅电阻率的影响第55页
        4.3.3 重掺As硅单晶经低温热处理后电阻率的变化第55-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N型重掺杂直拉硅单晶中氧沉淀的低温形核研究第61-73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实验第61-63页
        5.2.1 实验样品第61-62页
        5.2.2 实验方案第62-6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3-71页
        5.3.1 原生N型重掺直拉硅片中氧沉淀在300℃形核第63页
        5.3.2 1250℃RTP预处理对重掺As硅单晶中氧沉淀的影响第63-67页
        5.3.3 RTP温度对重掺N型直拉硅中氧沉淀的影响第67-69页
        5.3.4 重掺As和普通轻掺直拉硅中氧沉淀在300℃形核的异同第69页
        5.3.5 TEM研究重掺As硅单晶在300℃氧沉淀的形核第69-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N型重掺直拉硅单晶中氧沉淀的形核机制第73-89页
    6.1 引言第73-74页
    6.2 实验第74-75页
        6.2.1 实验样品第74页
        6.2.2 实验过程第74页
        6.2.3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第74-75页
    6.3 结果讨论第75-86页
        6.3.1 实验结果第75-77页
        6.3.2 复合体结合能计算第77-79页
        6.3.3 掺杂原子和间隙氧原子对空位的捕获能力比较第79-80页
        6.3.4 氧沉淀形核模型第80-82页
        6.3.5 N型重掺直拉硅单晶中氧沉淀行为总结第82-86页
    6.4 本章小结第86-89页
第七章 掺杂对直拉硅单晶中空洞型缺陷的影响第89-101页
    7.1 引言第89页
    7.2 实验第89-91页
        7.2.1 实验样品第89-91页
        7.2.2 实验过程第91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91-100页
        7.3.1 掺锗对原生缺陷的影响第91-95页
        7.3.2 重掺N型对直拉硅中空洞型缺陷的影响第95-100页
    7.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八章 总结第101-105页
    8.1 总结第101-103页
    8.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个人简历第117-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苯胺、氮杂蒽类D-π-A型有机染料的合成与光伏性能
下一篇:非过渡金属催化的芳基碳氮成键反应研究及在天然产物咔唑生物碱合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