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1.1 核盘菌 | 第15-16页 |
1.1.1 生物学特性 | 第15页 |
1.1.2 菌核病 | 第15-16页 |
1.2 核盘菌与寄主植物互作机理研究 | 第16-28页 |
1.2.1 核盘菌致病因子及其机理 | 第16-21页 |
1.2.2 植物抗核盘菌机理研究 | 第21-28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2 草酸对核盘菌生长以及致病力的影响 | 第30-49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2.2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2.3.1 菌龄对核盘菌生长及致病能力的影响 | 第32-36页 |
2.3.2 不同的培养方法会影响菌龄对菌丝生长致病的作用 | 第36-40页 |
2.3.3 不同菌龄背景的幼嫩菌丝的再生长能力无差异 | 第40-42页 |
2.3.4 不同菌龄菌丝形态结构的显微观察 | 第42-43页 |
2.3.5 高浓度草酸对植物和核盘菌的伤害与抑制作用 | 第43-45页 |
2.3.6 草酸浓度与pH影响核盘菌的生长与致病能力 | 第45-47页 |
2.4 讨论 | 第47-49页 |
3 草酸水平的变化在植物抗核盘菌方面的作用 | 第49-60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3.2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3.3.1 不同内源草酸含量植物对核盘菌抗病的不同 | 第51-53页 |
3.3.2 草酸外施诱导本氏烟对核盘菌和灰霉菌的抗病性 | 第53-54页 |
3.3.3 草酸外施诱导本氏烟对野火杆菌Pst的感病性 | 第54-55页 |
3.3.4 浓度、pH、处理方式对草酸诱导植物效果的影响 | 第55-58页 |
3.4 讨论 | 第58-60页 |
4 草酸在核盘菌与植物互作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60-84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61-64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1-63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63-64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64-81页 |
4.2.1 不同激素及类似物处理诱导寄主对核盘菌产生抗性 | 第64-66页 |
4.2.2 不同激素通路相关突变体对核盘菌感病性有差异 | 第66-67页 |
4.2.3 核盘菌接种拟南芥野生型后激素变化 | 第67-70页 |
4.2.4 10mM草酸处理拟南芥野生型后激素变化 | 第70-73页 |
4.2.5 不同激素突变接种核盘菌后草酸变化 | 第73-76页 |
4.2.6 草酸处理拟南芥对活性氧的影响 | 第76-81页 |
4.3 讨论 | 第81-84页 |
全文小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