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电子证据的合法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0. 导论第10-14页
    0.1 选题意义与价值第10-11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0.4 创新点和不足第13-14页
1. 电子证据的概述第14-19页
    1.1 电子证据的概念第14-15页
    1.2 电子证据的分类及其独有特性第15-19页
        1.2.1 电子证据的分类第15-16页
        1.2.2 电子证据的独有特性第16-19页
2. 电子证据的合法性第19-26页
    2.1 电子证据形式要件的合法第19-20页
    2.2 电子证据取证主体的合法第20-25页
        2.2.1 公安司法人员第21-22页
        2.2.2 当事人第22-23页
        2.2.3 辩护人及诉讼代理人第23-25页
    2.3 电子证据取证程序的合法第25-26页
3. 非法刑事电子证据排除规则第26-30页
    3.1 非法刑事电子证据的界定第26-27页
    3.2 非法电子证据排除规则第27-30页
        3.2.1 域外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27-28页
        3.2.2 我国非法电子证据排除规则第28-30页
4. 电子证据合法性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第30-36页
    4.1 电子证据合法性的现实挑战第30-32页
        4.1.1 缺乏统一的电子证据操作规程第30-31页
        4.1.2 电子证据合法主体取证存在的现实困境第31-32页
        4.1.3 非法电子证据排除规则的缺失第32页
    4.2 电子证据合法性的应对第32-36页
        4.2.1 建立统一的电子证据操作规程第32-33页
        4.2.2 规范电子证据主体合法第33-35页
        4.2.3 确立非法电子证据排除规则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后记第38-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自主教育思想的历史研究
下一篇: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成因及防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