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生物体液和组织代谢组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 细胞代谢组学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2.1 细胞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1.2.2 细胞代谢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应用 | 第19-21页 |
1.2.3 小结 | 第21-22页 |
1.3 整合化代谢组学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3.1 代谢组学内部整合 | 第22-24页 |
1.3.2 代谢组学外部整合 | 第2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2 他莫昔芬肝毒性的整合代谢组学研究 | 第28-56页 |
2.1 引言 | 第28-30页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2.2.1 仪器与材料 | 第30-31页 |
2.2.2 动物实验与样本收集 | 第31-32页 |
2.2.3 细胞实验与样本收集 | 第32-33页 |
2.2.4 样本预处理与GC-MS分析 | 第33-34页 |
2.2.5 代谢组学数据的分析及处理 | 第34-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56页 |
2.3.1 暴露于他莫昔芬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 | 第35-36页 |
2.3.2 血清和肝匀浆内代谢物的鉴定和分析 | 第36-41页 |
2.3.3 血清和肝匀浆代谢物谱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2.3.4 血清和肝匀浆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 | 第43-44页 |
2.3.5 HepG2细胞MTT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2.3.6 HepG2细胞内代谢物的鉴定和分析 | 第45-47页 |
2.3.7 HepG2细胞代谢物谱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2.3.8 HepG2细胞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 | 第48页 |
2.3.9 他莫昔芬肝毒性代谢组学研究的整合 | 第48-56页 |
3 氟他胺肝毒性的整合代谢组学研究 | 第56-80页 |
3.1 引言 | 第56-58页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3.2.1 仪器与材料 | 第58页 |
3.2.2 动物实验与样本收集 | 第58页 |
3.2.3 细胞实验与样本收集 | 第58页 |
3.2.4 样本预处理与GC-MS分析 | 第58-59页 |
3.2.5 代谢组学数据的分析及处理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80页 |
3.3.1 暴露于氟他胺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 | 第59-61页 |
3.3.2 血清和肝匀浆代谢物的鉴定和分析 | 第61-65页 |
3.3.3 血清和肝匀浆代谢物谱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65-66页 |
3.3.4 血清和肝匀浆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及代谢物含量变化 | 第66-67页 |
3.3.5 HepG2细胞MTT结果 | 第67-68页 |
3.3.6 HepG2细胞内代谢物的鉴定和分析 | 第68-70页 |
3.3.7 HepG2细胞代谢物谱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70-71页 |
3.3.8 HepG2细胞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及代谢物含量变化 | 第71-72页 |
3.3.9 氟他胺肝毒性代谢组学研究的整合 | 第72-80页 |
4 总结与讨论 | 第80-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作者简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