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导航论文

基于双CPU的光纤陀螺惯导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1 课题的来源第10页
        1.2.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3 光纤陀螺原理及在惯导系统中误差影响第11-14页
        1.3.1 光纤陀螺原理第11-13页
        1.3.2 光纤陀螺在惯性系统中的主要误差第13-14页
    1.4 光纤陀螺惯导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14-15页
        1.4.1 光纤陀螺惯导系统的特点第14页
        1.4.2 光纤陀螺惯导系统的发展趋势第14-15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第16-23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需求分析第16-18页
        2.2.1 功能需求分析第16-17页
        2.2.2 性能需求分析第17-18页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18-22页
        2.3.1 双 CPU 总体设计方案第18-20页
        2.3.2 双 CPU 数据交换设计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光纤陀螺惯导系统硬件设计第23-41页
    3.1 引言第23-24页
    3.2 供电系统电路设计第24-26页
        3.2.1 过流保护电路第24-25页
        3.2.2 浪涌电流抑制电路第25页
        3.2.3 DC-DCD 电源模块选用第25-26页
    3.3 惯性测量模块设计第26-35页
        3.3.1 惯导测量组合模块 CPU 最小系统设计第26-29页
        3.3.2 FPGA 接口电路设计第29-30页
        3.3.3 光纤陀螺数据采集电路第30-31页
        3.3.4 加速度计转换电路设计第31-35页
    3.4 惯导计算机板电路设计第35-40页
        3.4.1 CPU 选型第35-36页
        3.4.2 电源与复位电路设计第36-37页
        3.4.3 时钟设计第37-38页
        3.4.4 外部存储器设计第38-39页
        3.4.5 JTAG 仿真口设计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光纤陀螺惯导系统软件设计第41-49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光纤陀螺惯导用户程序设计第41-44页
        4.2.1 功能和接口分析第41页
        4.2.2 软件性能要求第41-44页
        4.2.3 软件流程图第44页
    4.3 BootLoader 软件设计第44-48页
        4.3.1 VC33 BootLoader 软件的设计第44-47页
        4.3.2 C6713 的 BootLoader 软件的设计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光纤陀螺惯导系统环境适应性设计及测试第49-66页
    5.1 引言第49页
    5.2 环境适应性设计与试验设计概述第49-50页
        5.2.1 环境适应性试验分类第49-50页
        5.2.2 环境试验相关标准第50页
    5.3 力学环境条件适应性设计与试验第50-57页
        5.3.1 力学环境适应性概述第50-51页
        5.3.2 力学环境适应性设计第51-52页
        5.3.3 力学环境适应性试验第52-57页
    5.4 温度环境适应性设计与试验第57-59页
        5.4.1 温度环境适应性概述第57页
        5.4.2 温度环境防护设计第57-58页
        5.4.3 温度环境适应性试验第58-59页
    5.5 车载导航试验第59-64页
        5.5.1 试验所需设备第60-61页
        5.5.2 光纤陀螺惯导及 GPS 部件指标第61页
        5.5.3 试验步骤第61-64页
    5.6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第64-65页
    5.7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布式控制方式病房综合呼叫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中国学生在英语和德语句子处理过程中的跨语言影响--来自定语从句挂靠倾向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