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1 绪论 | 第16-38页 |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6-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6-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区域”的界定 | 第20-21页 |
·“体育产业”的界定 | 第21页 |
·“优势产业”与“区域优势产业”的界定与特征 | 第21-23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 第23页 |
·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主导产业辨析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6-35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6-29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9-33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33-3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技术路线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2 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 第38-48页 |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第38-43页 |
·我国体育产业初具规模 | 第38-39页 |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呈显著区域差异性 | 第39-43页 |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国际比较 | 第43-45页 |
·体育核心产业发展滞后 | 第43-45页 |
·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差距 | 第45页 |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引发的思考 | 第45-47页 |
·体育产业区域差异性探究的必要性 | 第46页 |
·体育产业不同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必要性 | 第46页 |
·体育产业不同行业与区域环境契合度分析的必要性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3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48-56页 |
·区域经济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 第48-50页 |
·区域经济理论概述 | 第48-49页 |
·区域经济理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 | 第49页 |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及其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 | 第49-50页 |
·区位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 第50-51页 |
·区位理论概述 | 第50页 |
·区位理论的指导意义 | 第50页 |
·区位理论对体育产业影响因素分析的启示 | 第50-51页 |
·产业发展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 第51-52页 |
·产业发展理论概述 | 第51页 |
·产业发展理论对体育产业的指导意义 | 第51-52页 |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 第52-54页 |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 第52-53页 |
·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优势来源的指导 | 第53-54页 |
·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 第54页 |
·竞争优势概述 | 第54页 |
·竞争优势理论的指导意义 | 第54页 |
·理论指导述评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4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的基本问题 | 第56-66页 |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形态的划分与特征 | 第56-57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重要意义 | 第57-58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选择主体 | 第58-60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选择原则 | 第60-61页 |
·相对动态原则 | 第60页 |
·比较优势原则 | 第60页 |
·竞争优势原则 | 第60页 |
·市场导向原则 | 第60-61页 |
·专业特色原则 | 第61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的主要类型 | 第61-65页 |
·体育产业的分类 | 第61-62页 |
·体育产业类型的确定 | 第62-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5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的基本依据与方法流程 | 第66-136页 |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的确定 | 第66-73页 |
·影响因素选择的指导思想 | 第66-67页 |
·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原则 | 第67-68页 |
·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方法 | 第68-71页 |
·影响因素指标的具体涵义 | 第71-73页 |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78页 |
·确定影响因素层次与内容 | 第73页 |
·影响因素的统计学分析 | 第73-74页 |
·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维度 | 第74-76页 |
·影响因素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76-78页 |
·区域体育产业不同行业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 第78-82页 |
·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78-80页 |
·多重比较分析 | 第80-81页 |
·帕累托分析法 | 第81-82页 |
·体育产业不同行业的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82-121页 |
·竞赛表演业的产业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91页 |
·健身娱乐业的产业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91-98页 |
·体育用品业的产业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98-105页 |
·体育旅游业的产业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5-112页 |
·体育培训业的产业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2-121页 |
·体育产业不同行业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第121-124页 |
·影响因素部分或综合地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 | 第121页 |
·统计分析结果具有客观性 | 第121页 |
·产业间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 | 第121-122页 |
·影响因素的通则性解释 | 第122-124页 |
·优势体育产业选择的区域条件分析 | 第124-130页 |
·基于 PEST 分析模型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宏观条件分析 | 第125-128页 |
·区域体育产业市场需求环境分析 | 第128-130页 |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 | 第130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选择方法 | 第130-135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的指导思想 | 第130页 |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方法的借鉴 | 第130-131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方法的确定 | 第131-132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选择流程 | 第132-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6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 第136-154页 |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 | 第136-140页 |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 第136-137页 |
·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必要性分析 | 第137-138页 |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来源 | 第138页 |
·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机理 | 第138-139页 |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层次性和空间性 | 第139-140页 |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策略 | 第140-153页 |
·依托区域要素禀赋,实现资源整合优势 | 第140-145页 |
·推动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集群优势 | 第145-149页 |
·借力相关产业,推动产业融合 | 第149-151页 |
·发挥政府职能,实现制度创新 | 第151-153页 |
·小结 | 第153-154页 |
7 上海市优势体育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策略 | 第154-182页 |
·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第154-155页 |
·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广泛,健身娱乐业蓬勃发展 | 第154页 |
·体育赛事数量多、级别高,体育竞赛表演业快速发展 | 第154-155页 |
·各类体育市场不断繁荣 | 第155页 |
·上海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定位及优势产业选择 | 第155-170页 |
·上海市具有体育竞赛表演业与健身娱乐业发展的现实优势条件 | 第156-162页 |
·上海市具有体育赛事旅游业与体育培训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条件 | 第162-166页 |
·上海市不具备开展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优势条件 | 第166-169页 |
·上海市体育产业环境与体育产业不同行业发展条件契合度的综合分析 | 第169-170页 |
·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第170-173页 |
·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成熟与完善 | 第170-171页 |
·体育产业的经济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 | 第171页 |
·赛事资源的利用与整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成熟 | 第171-172页 |
·专门性的体育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明晰与完善 | 第172页 |
·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172-173页 |
·上海市优势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 | 第173-180页 |
·加大政策推动,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制度支撑 | 第173-174页 |
·深度整合资源,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 第174-175页 |
·推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 | 第175页 |
·培育体育娱乐服务业集聚区,提升体育产业影响力与竞争力 | 第175-176页 |
·推动区域联动,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 第176-178页 |
·借助产业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 | 第178-179页 |
·培育体育消费,拓展体育市场 | 第179-180页 |
·小结 | 第180-182页 |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82-185页 |
·研究结论 | 第182页 |
·研究创新点及贡献 | 第182-183页 |
·提出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研究视角 | 第182-183页 |
·阐述体育产业不同行业的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 | 第183页 |
·提出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策略 | 第183页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83-184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84页 |
·小结 | 第184-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附录1 | 第191-192页 |
附录2 | 第192-201页 |
附录3 | 第201-204页 |
附录4 | 第204-213页 |
学习经历 | 第213-214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和学习情况 | 第214-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