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第14-18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8页 |
第2章 城市出租车在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发展情况 | 第18-23页 |
2.1 国外出租车的发展情况 | 第18-20页 |
2.2 国内出租车的发展情况 | 第20-21页 |
2.3 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 第21-23页 |
第3章 城市出租车服务资源的信息可视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3.1 信息可视化的理论依据 | 第23-28页 |
3.1.1 信息设计 | 第23-25页 |
3.1.2 通用设计 | 第25-26页 |
3.1.3 普适计算 | 第26-27页 |
3.1.4 用户体验 | 第27-28页 |
3.2 设计艺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体—自适应设计 | 第28-33页 |
3.2.1 设计中的自适应系统——用户体验上的创新方式 | 第29页 |
3.2.2 设计中的自适应系统实例 | 第29-31页 |
3.2.3 自适应系统的思维模式 | 第31页 |
3.2.4 自适应系统的使用情景 | 第31-33页 |
第4章 城市出租车交通服务资源的研究实例 | 第33-43页 |
4.1 城市区域地图信息可视化 | 第33-43页 |
4.1.1 城市区域研究框架 | 第33-34页 |
4.1.2 城市区域可视化 | 第34-43页 |
4.1.2.1 主要干道分布网 | 第34-36页 |
4.1.2.2 主要地区分布图 | 第36-37页 |
4.1.2.3 主要地区功能强度可视化 | 第37-43页 |
第5章 总体研究框架设计 | 第43-59页 |
5.1 总体框架逻辑思维导图 | 第43-47页 |
5.2 总体框架的研究意义 | 第47页 |
5.3 总体框架的研究中的创新 | 第47-49页 |
5.4 框架系统的综合使用 | 第49-50页 |
5.5 案例说明 | 第50-57页 |
5.6 未来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