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砷对玉米—小麦的毒害作用及磷、硫缓解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8页
1 引言第18-28页
   ·目的意义第18-19页
   ·环境中的砷第19-22页
   ·砷对作物的伤害效应第22-24页
   ·砷对作物毒害的机制和作物耐重金属机理第24-26页
   ·砷对作物毒害的影响因素及改良措施第26-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2页
   ·试验设计第28-29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9-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133页
   ·砷对玉米的毒害机理第32-60页
     ·砷对玉米生物量、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32-34页
       ·生物量第32-33页
       ·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第33页
       ·籽粒品质第33-34页
     ·砷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第34页
       ·株高第34页
       ·茎粗第34页
     ·砷对玉米碳同化及光合性能的影响第34-38页
       ·可溶性糖含量第34-36页
       ·蔗糖含量第36-37页
       ·光合性能第37-38页
     ·砷对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第38-44页
       ·游离氨基酸含量第38-39页
       ·蛋白质含量第39-40页
       ·氮代谢酶活性变化第40-43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第43-44页
     ·砷对玉米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44-51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44-45页
       ·过氧化氢酶CAT第45-46页
       ·过氧化物酶POD第46-47页
       ·抗坏血酸AsA 含量第47页
       ·谷胱甘肽 GSH 含量第47-48页
       ·H_2O_2 含量第48页
       ·丙二醛MDA 含量第48-50页
       ·脯氨酸Proline 含量第50-51页
     ·玉米植株中砷分布特征第51-52页
       ·根系、茎秆、叶片第51页
       ·苞叶、穗轴、籽粒第51-52页
     ·砷对玉米土壤酶的影响第52-57页
       ·土壤脲酶第52-53页
       ·土壤蔗糖酶第53页
       ·土壤蛋白酶第53-54页
       ·土壤过氧化氢酶第54页
       ·土壤过氧化物酶第54-55页
       ·土壤磷酸酶第55-57页
     ·砷对玉米激素含量的影响第57-60页
       ·生长素 IAA第57-58页
       ·赤霉素GA第58-59页
       ·玉米素 ZR第59-60页
       ·脱落酸 ABA第60页
   ·磷、硫对玉米砷毒害的缓解效应研究第60-95页
     ·As-P、As-S 对玉米生物量、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60-62页
     ·As-P、As-S 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第62-63页
     ·As-P、As-S 对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第63-77页
     ·As-P、As-S 对玉米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77-84页
     ·As-P、As-S 对玉米植株中砷分布的影响第84-86页
     ·As-P、As-S 对玉米土壤酶的影响第86-91页
     ·As-P、As-S 对玉米激素含量的影响第91-95页
   ·砷对小麦的毒害机理第95-117页
     ·砷对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95-96页
       ·生物量第95页
       ·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第95-96页
       ·籽粒品质第96页
     ·砷对小麦植株性状的影响第96-98页
       ·单株茎数第96-97页
       ·株高第97页
       ·光合色素含量第97-98页
     ·砷对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第98-105页
       ·可溶性糖第98-99页
       ·蔗糖第99-100页
       ·游离氨基酸第100-101页
       ·蛋白质含量第101-102页
       ·氮代谢酶活性第102-104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第104-105页
     ·砷对小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105-111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105-106页
       ·过氧化氢酶CAT第106页
       ·过氧化物酶POD第106-107页
       ·抗坏血酸AsA 含量第107-108页
       ·谷胱甘肽GSH 含量第108页
       ·H_2O_2 含量第108-109页
       ·丙二醛MDA 含量第109-110页
       ·脯氨酸Proline 含量第110-111页
     ·小麦植株中砷分布特征第111-112页
       ·根系、茎秆、叶片第111页
       ·颖壳、籽粒第111-112页
     ·砷对小麦土壤酶的影响第112-117页
       ·土壤脲酶第112-113页
       ·土壤蔗糖酶第113页
       ·土壤蛋白酶第113-114页
       ·土壤过氧化氢酶第114页
       ·土壤过氧化物酶第114页
       ·土壤磷酸酶第114-117页
   ·磷、硫对小麦砷毒害的缓解效应研究第117-133页
     ·As-P、As-S 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第117-119页
     ·As-P、As-S 对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第119-126页
     ·As-P、As-S 对小麦植株砷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第126-127页
     ·As-P、As-S 对小麦土壤酶的影响第127-133页
4 讨论第133-140页
5 结论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57-158页
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氧化氮对杂交酸模(Rumex K-1)光合电子流分配及渗透胁迫抗性的调控
下一篇:菌寄生真菌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