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2章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理论 | 第13-24页 |
2.1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 第13-14页 |
2.1.2 列宁斯大林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 | 第14-16页 |
2.1.3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 第16-17页 |
2.2 爱国主义 | 第17-20页 |
2.2.1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2.2.2 爱国主义的当代主题 | 第18-20页 |
2.3 爱国主义教育 | 第20-24页 |
2.3.1 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内涵和特征 | 第20页 |
2.3.2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 第20-21页 |
2.3.3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第3章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4-35页 |
3.1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 第24-29页 |
3.1.1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 | 第24-26页 |
3.1.2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3.2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3.2.1 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29-33页 |
3.2.3 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 第33-35页 |
第4章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对策 | 第35-52页 |
4.1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4.1.1 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统一原则 | 第35页 |
4.1.2 现实适应性原则 | 第35-36页 |
4.1.3 层次性原则 | 第36-37页 |
4.1.4 民族性与开放性原则 | 第37页 |
4.2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 第37-52页 |
4.2.1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 第37-40页 |
4.2.2 合理运用教育载体 | 第40-43页 |
4.2.3 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环境 | 第43-47页 |
4.2.4 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做合格的爱国者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